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辨证分型治秋燥

  秋天尤其是深秋气候干燥,在久晴无雨、秋阳以曝之时,人们常易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津气干燥的见证,此即秋燥。秋燥是秋季感受时令燥气之邪引起的外感疾病,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土地干旱和沙漠化的日趋严重,随之而来的秋燥也越来越多。

  秋燥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发病时间多集中于入秋后的9、10、11月3个月,入冬以后,症状均能逐渐消失。秋燥的诊断并不困难,初起常具有肺卫证候,一般说,在秋季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等口、鼻、咽、唇津气干燥见症者,即可确诊(需注意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病相鉴别)。

  秋燥为秋季特有的疾病,与现代医学中发于秋季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相类似,体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外界气候燥热则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虽然本病以津气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单纯对症处理往往疗效欠佳,中医一般根据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的不同,把秋燥分为邪在肺卫型、燥热伤肺型、肺胃阴伤型和凉燥袭肺型四种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邪在肺卫型

此型为温燥初起、邪袭肺卫之候,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干咳无痰,咽干鼻燥,口渴,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治以辛凉甘润,轻透肺卫为法,方选桑杏汤加减。药用桑叶、杏仁、栀子、浙贝母、竹叶、薄荷、防风各12克,沙参20克,梨皮30克,麦冬、白芍各15克,甘草5克(此药量为成人用量,下同)。每日1剂,水煎服。

  燥热伤肺型

此型为肺经燥热化火、耗伤阴液之候,症见身热,干咳无痰,甚或咯痰带血丝,气逆而喘,咽干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而燥,舌边尖红赤,脉细稍数。治以清肺润燥养阴为法,方选清燥救肺汤加减。药用桑叶、麻仁、杏仁各12克,麦冬、浙贝母、白芍、桔梗、知母、瓜蒌各15克,沙参、黄芩各2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肺胃阴伤型

此型为燥热灼伤肺胃津液之候,症见身热不甚,干咳不已,咳嗽少痰,口、鼻、唇、咽干燥而渴,大便燥结难行,舌质红,苔薄少而干,脉细数。治以甘寒滋润,清养肺胃为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用沙参18克,麦冬、黄芩、石斛、连翘各15克,天花粉、玉竹、桑叶、浙贝母、枇杷叶各12克,梨汁24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凉燥袭肺型

此型为凉燥之邪侵袭肺卫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干鼻塞,口唇干燥,咳嗽少痰,舌质淡红,苔薄白少津,脉浮。治以疏表透邪,开肺润燥为法,方选杏苏散加减。药用苏叶、前胡、杏仁、防风各12克,陈皮、茯苓、桔梗、连翘各15克,浙贝母、石斛、沙参各9克,大枣6枚,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6472.html

相关推荐

治眩晕 老中医推荐的“天麻煨鸡”

55岁的张老师患高血压病己10余年,血压波动较大。她体型稍胖,平日里经常头晕,同时还伴有头痛、耳鸣、肢麻,一遇到烦恼、劳累就加重。严重时视物旋转,走路似踩棉花。...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214

治“阴暑”银翘解毒片

【病例】傍晚,在田里劳作了一下午的李伟收工回到家里,他急忙抓起妻子早为他准备好的凉开水咕嘟咕嘟喝了个痛快。晚饭后他又约了本村的几个小伙到村后小河边纳凉。阵阵凉风...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174

填骨丸治疗五劳七伤。填骨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填骨丸的秘方制作方法,填骨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五劳七伤。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填骨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石斛2两,人参2两,巴戟...

VIP秘方 2025-09-12 0 361

慢性胃炎谨遵古人“治未病”的思想

王玉英教授为北京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辨证施治,...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064

治抑郁性神经症 名医叶照林方

处方: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黄芪各30克,茯苓、合欢花、远志、党参各15克,当归、郁金、炒白术各12克,—香附、龙眼肉、柴胡各10克,木香、砂仁各...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52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