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早在周朝就普遍流行,根据《诗经》记载,那时它常与瑟合奏,作为诸侯的庙堂雅乐,到汉唐时才为文人雅士作为修身之器:与松柏清风,高天明月相伍,作为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良方。我国是文明古国,对音乐养生和治疗疾病的机理早有研究,认为琴声(音乐)能通过人体心理状态,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早在《内经》中就有五音疗法,将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分配与五脏相配,以应“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认为有节制地听琴声,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疾病的痊愈。《琴赋》中也记载:“寻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过于音声也”。《金峨山房医话》对五音养生作了更作进一步的阐述:“宫音悠扬谐和,助睥健运,旺盛食欲;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宁;角音通畅平和,善消优郁,助人入眠;徵音抑扬顿挫,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思,启迪心灵”。这些论述都说明,不同速度、旋律、音色和音调的琴声作用于人体,会产生有益的共振,使器官功能协调,或使相应的器官兴奋或抑制,令身心愉悦而益寿延年。
琴声对人体的作用机制,目前已研究出一定成果。星桥同志在“养生肤语”中说:“人的大脑皮层右侧颞叶有音乐活动中枢存在,轻松欢乐的音乐声波通过此中枢,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激素、酶、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兴奋神经细胞,调节血流量,改善神经、心血管、內分泌等系统功能,容易使人达到正常的生理节律和心理平衡,从而延缓衰老”。由此可知,琴声养生,琴声治病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