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秋季谨防燥邪伤人

入秋后,天气日渐转凉,早晚温差大,由于天气变化、起居不慎前来医院肺病科门诊就诊的市民日益增多。这些患者常常表现为咳嗽、咽部干痒不适、喉部少量黏痰附着不易咯出,常在早晚温度较低时发作。中医专家提醒,这是肺受燥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症状,在这个多事之“秋”,大家应防止燥邪来袭。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孙惠敏介绍,凉燥指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燥为秋季主邪,初秋有夏日之余热,天气晴朗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久晴无雨,气候干燥,天气逐渐转凉,燥与寒结合,称为凉燥。燥邪伤人往往有以下表现: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干咳少痰 、唇燥咽干、皮肤干燥等。
孙惠敏主任建议,在入秋后可根据气候变化,按照“减辛增酸”的原则,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减辛”就是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增酸”就是可适当多摄入一些偏酸的食物。多进食含水分多的水果、蔬菜。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番茄、萝卜、百合;防治凉燥可选柿子、石榴、广柑、苹果、白果、核桃、银耳、藕、胡萝卜等。此外,为防燥邪伤阴,建议多饮一些温开水,也可以用菊花、麦冬、枸杞等泡水喝。
此外,秋高气爽,是进行户外锻炼的大好时机,应多出户外活动,呼吸吐纳,增强肺系功能及抗病能力,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抵御燥邪的侵袭,对冬天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秋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不要贪凉,夜温低睡眠时要注意保暖,白天衣着不要过厚,以不着凉为度。运动时不要穿的过厚,应稍有“冻”感,切勿大汗淋漓,当周身发热,尚未汗出即可停止。 (史爱华)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5761.html

相关推荐

干燥秋季 百合来养阴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干燥的秋季到来了,该如何来养阴呢?不妨找百合帮帮忙。中医认为,百合性味甘、微寒,入肺、心经,有润肺止咳,...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441

蚕蛾散治疗刀斧伤。蚕蛾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蚕蛾散的秘方制作方法,蚕蛾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刀斧伤。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蚕蛾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晚蚕蛾、白芷、当归头、陈石...

VIP秘方 2025-09-11 0 974

“秋乏”无力如何缓解

人秋之后,天气渐凉,人体开始进行自我调整,各种生理功能渐趋平衡,但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于是,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精神疲惫、倦怠,睡意连绵,呵欠不...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694

丝瓜汤祛秋燥 砂仁疗病

砂仁疗病粥汤两款砂仁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具有行气、醒脾、和胃的功效。民间把它作为调胃、养胃、助消化的保健食物,用来煲汤、炖肉、煮粥,进行食疗。一、砂仁粥...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68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