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古医籍研究应注意古今中西异同

中医古籍文献,是中医之“根”,如何在中医诊疗指南编制工作中做好古医籍文献研究,做到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现略表个人看法,供批评指正。
从疾病史入手辨别古今异同
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中,去研究一个疾病,如果单纯依赖图书馆检索,可能是“瞎子点灯”。因为当前古籍文献检索尚未发展到疾病诊疗技术方药的程度。笔者建议从李经纬总编的《中国医学通史》入手。该书有各学科、各历史时期的诊疗技术发展史,可提供各历史时期有关医家、著作名称、学术成就的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再寻找相关文献。如果专著不好收集,则可以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或分科编纂的《中国医学大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中查阅。在疾病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辨证诊断史、方药史、治疗技术史完成。
查阅古医籍文献应注意不可用现代病名“缘木求鱼”,如“颈椎病”“腰椎盘突出症”是查不到的,但类似症状的病症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描述。因此,查疾病史应从症状体征类似的描述去查找,认真比对辨别并确认后,再将其辨证方法、治疗方药、技术记录下来。
同样,一些治疗技术也可从古籍文献的描述中去分析其操作方法,但古籍文献中记载的名称也一定和现代的技术名称不同。例如,我们现代称“颈椎旋转法”的主要操作方法,在隋朝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描述。又如现代称之“小针刀技术”,mifang.fuwenhao.com就可以从《灵枢经》的“铍针”、唐代的“锋针”再到明代的“针刀”“剑针”中了解到历代先贤的操作方法及其适应症、禁忌症,从而成为今天临床的重要借鉴。研究过程中,我们应从其描述的操作方法去理解,当然这需要有扎实的古汉语基础。
同时,通过与现代文献研究相结合,你还能发现哪些是继承传统,哪些是发扬创新,哪些是在古代文献原创思维下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研究的发明创造。
警惕机械套用西医文献研究方法
在中医文献研究,尤其是古籍文献研究中,不应机械套用西医的研究方法。笔者认为,现在推介的“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值得商榷,该分级标准出自一篇以西医文献评价为主的学术论文,文章中对古籍文献涉及甚少。该标准将古籍文献定为3级,但在中医文献研究中,古籍文献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很多经典古籍的学术价值甚至超过现代的中医学术论文,如果将其评价为3级并不妥当。
笔者建议对中医古籍文献研究另立分级标准。如将四大经典《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列为A级;历代太医院组编的、以及著名医家编写的,如《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方》《医宗金鉴》和类似《针灸甲乙经》《脉经》《肘后方》《备急千金要方》、金元四大家的名家著作等列为B级,其他各家列为C级。(韦以宗)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4783.html

相关推荐

中医营养医师与营养师

中医营养医师:运用药食同源等中医药理论,进行人体营养情况诊断、营养评估、膳食调理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为运用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结合现代医学和营养学...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32

中药浴可解痒 瘙痒需防病从口入

俗话说“痛病好忍,痒症难熬”,瘙痒虽不是危急重症,但发起威来,也着实让人招架不住,尤其是到了夜里,瘙痒发作,难受不已,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06

夏日心火当令 中医保健冬病夏治

今年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节气。夏至是夏天的第四个节气。夏至之时,阳气增长到了极致,是阳气最旺阴气初生的时节,也是中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节气。夏至养生要顺...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484

诱发气恼 中医把这叫做肝气犯胃

生命在于运动,这已经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并认同的了,但有很多人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天天坚持锻炼的人怎么还会得一些本来以为不会得的病呢?我有一个病人,是一个武术...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921

促进中药注射剂健康发展

益母草注射剂为子宫收缩药,用于止血调经,在正常分娩、多胎妊娠,异常分娩预防产后出血均有良好作用,是成都第一药业研制开发的全国独家品种,现已作为临床产科常用药品在...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7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