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清明扫墓 健康话题

节俗溯源
清明扫墓之俗,民间颇以之为重。添的是土,烧的是纸,献的是心,以此表示对先人的缅怀,应该说是善举,是中国人传统美德的体现。追寻历史,此俗是在唐宋之后逐渐形成的。因为上古不葬,所谓“不封不树,葬之中野”,无墓可扫。商周时代老百姓“墓而不坟”,只埋葬而不立坟,自然也无坟可添。汉代皇室虽建立了陵园,每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但在民间没有普及,时间也不一定就在清明。唐政府对清明扫墓发了官方文书,《旧唐书》中写得清楚,从此才在全国形成定例了。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中着意刻画了此日的凄凉悲伤景象:“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舂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代扫墓活动更为隆重,法定扫墓3日,官府还要放假,据《帝京景物略》《五杂俎》中对明代北京、山东人“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植,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哭声相望,至不忍闻”的记载,使清明扫墓隆重、肃穆、凄悲之象跃然纸上,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坟是墓的标志,墓地还要种树,此始于春秋贵族阶层。《白虎通》中“天子坟高八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的话可证。
健康话题
扫墓固然必要,但建墓的问题也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困惑,坟头占地和土葬带来的卫生学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人死后,肠道里的细菌便产生腐败的气体,这些气味和渗出物,或从尸体表面散发,或从头面窍道流出,对环境和空气的污染、对接触者的身体健康都是有害的。
如果死者生前患有传染病,其危害则更大。与土葬相比,火葬显然更符合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卫生学要求。火葬的高温,有净化、消毒的作用,是相对无害的。有人说,对实施火葬不是不赞成,就是情感上过不去。人死如灯灭,让尸体在地下慢慢腐败与快速火化何异?我国其他兄弟民族实行的天葬、水葬、悬葬、树葬又将作何解释?说穿了,这是一种观念转变问题。事由人办,俗由人起,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新俗,应当成为时尚。一些地区对暂时没有条件实行火化的,采取栽纪念林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过渡之策。辟一块净土,下葬死者,上植松柏,树上写名,子孙保活,还真是一举多益的好方法。一些城市埋葬骨灰,栽纪念树的方法,也有相同的意义。
此外,清明扫墓大量举火焚纸,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引发的森林火灾近年来屡有报道,并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也是值得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有人提出用开座谈会、举行宣誓活动、献花、植树等健康内容替代添坟、烧纸等形式,逐渐形成既符合中国的传统,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名同实异的清明新俗,具有积极意义。(温长路)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4488.html

相关推荐

健胃固肾 润肺生津 山药金糕

主料山药粉300克。  配料豆沙100克,面粉100克。  调料白糖150克。  制作将山药粉加入面粉和水揉匀,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分成16个面团。将豆沙放在盘...

养生秘方 2025-10-26 0 1613

脾肾相助 补肾离不了健脾

脑为髓海,肾主藏精生髓。肾虚精髓不足,髓海失养而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肝肾同源,肾气虚者,往往肝血不足,肾阴亏者,易致肝阳上亢;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亏...

精品偏方 2025-10-24 0 2104

健脾养胃药膳(5)

【健脾养胃药膳】 (1) (2) (3) (4) (5) (6)糯米蒸桂圆肉[配方]桂圆肉20克,猪肉膘肉500克,糯米150克,白糖30克。[制作]1.将糯米...

养生秘方 2025-10-20 0 3216

手部运动 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手部运动一方面可以使手部各关节灵活地弯曲、伸展,促进上肢肌肉的运动,可改善老年退行性病变所致的上肢麻木、无力、震颤等症状。另一方面,手指的活动...

精品偏方 2025-10-12 0 2496

药膳补气 调身健体

12月4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医师江涛在桂林医学院为市民举办了一场养生讲座,主要内容为如何用药膳调理身体,其中的一些经典方让市民获益匪浅。以下是专...

精品偏方 2025-10-09 0 736

闭目养生 找回健康

闭目可以养生,对健康可谓好处多多。  闭目卧思  闭目思维是一种临界思维“现象”,即卧而不寐,闭目意想联翩。在这种状态下,大脑排除了外界...

养生秘方 2025-10-08 0 1278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