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灸法始于直接灸, 后发展到间接灸,其产生虽 然晚于直接灸,但其运用已 有数千年的历史。东晋葛洪 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首次 记载了间接灸,详细描述了 隔蒜灸、隔盐灸、隔椒灸、隔 雄黄灸、隔瓦甑灸等多种灸 法的治疗和对应的疾病,对 后来间隔灸的运用产生了 深远影响。
隔物灸其实就是在艾 炷与皮 肤之间 衬垫某 些药物 而施灸的一种方法,这种做 法既可以防止烫伤,隔物还 有加强疗效的作用。
隔物灸所采用的“隔 物”有动物、植物和矿物 等等,多数都属于中药, 所以在艾灸时既能发挥艾 灸的作用,又可以有药物 的功能,从而发挥特殊的 功效。当然,隔物也不仅 仅局限单种物质,有时根 据个人体质、病情又有复 方搭配。
隔姜灸——对付虚寒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 2~3厘米、厚约0.2~0_3厘 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 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 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 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 灸5~10壮(一个艾炷燃烧 完算是一壮),以皮肤红晕 而不起泡为度。
此法应用很广,适用于 一切虚寒病证,对呕吐、腹 痛、愎泻、遗精、阳痿、早泄、 不孕、痛经和风寒湿痹等疗 效较好,适合居家使用。
隔蒜灸——对付腹积块
将鲜大蒜头切成0.2~ 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 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 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 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 炷再灸,一般灸5~7壮。因 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 后容易起泡,若要想不起 泡,可将蒜片向上提起,或 缓慢移动蒜片。
此法多用于治疗肺结 核、腹中积块等。
隔盐灸——对付急性腹泻
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 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 置艾炷施灸,如患者稍感灼 痛,即更换艾炷。也可于盐 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以防 止食盐受热弹起而伤,一般 灸5~9壮。
此法有回阳、救逆、固 脱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 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 淋病、中风脱证等。
隔附子灸——强身补阳 将附子片或附子药饼 做间隔物。药饼的制作是 将附子研成细末,以黄酒 调和制成直径约3厘米、厚 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 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 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点燃 施灸。
由于附子有温肾补阳 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命门火 衰而致阳虚的阳痿、早泄、 遗精和疮疡久溃不敛的病 症。
隔药饼灸——适应证广 将衬垫用的药物研成 细末,施灸时用水调成糊 状,做成药饼,置于神阙穴 或其他施灸部位,上置艾炷 灸,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 用。所用药物处方,因病而 异,此法适应证较广,根据 不同用药,治疗不同的病 证。常用于治疗宫寒不孕、 痛经、白带清稀、白崩、阳 痿、早泄、遗精、寒疝愎痛 等症。如温脐种子灸:五灵 脂15克,白芷15克,青盐 15克,麝香0.3克,共研细 末,用养麦粉和水制成药 饼,置于脐上,用艾炷灸 之。但觉脐中温暖即止,过 数日再灸。此法可洽脐腹 结冷,下元虚冷,以及妇女 宫寒不孕、气虚崩漏、血寒 经闭等症。
间接灸根据采用的隔 物不同,艾灸的时间有差 异,但一般灸5~10壮,7~ 10天为一个疗程。老年人灸 量宜小,时间宜短。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