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的注意事项 但饮茶也是有宜忌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茶宜温饮或热饮,不宜冷饮。《本草纲目》载:“藏器曰:饮之宜热,冷则聚痰。” 2.不宜多饮或饮浓茶。 3.不宜空腹饮,酒后饮,适宜饭后饮。《老老恒言》说茶能解渴,但多喝或喝浓茶也能致渴。而饭后饮之,可解肥浓。 4.不宜大渴后和酒后饮。《本草纲目》载:“大渴及酒后饮茶,水入肾经,令人腰、脚、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挛痹诸疾。” 5.不适合寒性及血虚体质,因为茶属苦寒之品。《本草纲目》记载:“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 此外,因为茶能解百毒,所以也能解药性,故喝中药时最好不要饮浓茶或把喝药和饮茶的时间错开几个小时。 特殊的药茶 茶有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等,品种繁多,但以上所说的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茶,或是狭义的茶。广义来讲,中医认为,食物或中药,一种或几种通过一定的配伍,适当的剂量,用开水冲泡。用泡茶方式加工然后饮用,或煎煮后频频代茶饮,这种或这些药(食)物就可以称作为药茶。 药茶具有良好的治疗或保健功效,疗效较茶叶更广。药茶中也可以有茶叶,一般绿茶为主。但大部分并不含有茶的成分。比如说苦丁茶可以降脂,夏枯草茶可以降压,西洋参茶可以益气生津,枸杞菊花茶可以清肝明目等等。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两款疗效显著的茶饮方: 罗汉果茶:罗汉果敲碎,皮肉混合,每天取八分之一个代茶叶泡水喝,可从早饮至晚,治疗慢性咽喉炎。 清轻茶:取决明子、苦丁茶、山楂、荷叶等适量,服法同前,用于高脂血症、肥胖或便秘。 辨体适时施茶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和辨体施养,提倡按四季特点给予不同性质和品味的茶适时饮用,强调依据体质辨识,根据不同体质类型辨体施茶。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人的体质类型,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体质分类标准,主要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其中一种健康,八种偏颇。偏颇体质是百病之因,通过选择适合体质的药茶,可以使人体达气血平和的健康状态。以下以阴虚体质和气郁体质为例: 阴虚体质:形体瘦长,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干,眼干,皮肤干等,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平素不耐热,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易患阴虚燥热的病变,如复发性口疮、慢性咽炎、三叉神经痛、习惯性便秘、干燥综合征、肺结核病、支气管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或病后易表现阴亏症状。舌红少津少苔。 推荐茶饮:铁皮石斛茶:煎汤代茶或多次反复冲泡,最后药渣咀嚼后再丢弃。 气郁体质:忧郁面貌,烦闷不乐,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多伴叹息,睡眠较差,健忘痰多,大便偏干。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喜欢阴雨天气。易患郁症、不寐、惊恐等病症,即现代医学的失眠、抑郁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癔症、精神分裂症等。 推荐茶饮:二花参麦茶:厚朴花、佛手花、红茶各3克,党参、炒麦芽各6克。(汤军)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