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发展中医学术流派的五个关键点

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表明,“一源多流、流派纷呈”是中医临床与学术传承创新的基本特征,是贯穿于中医发展史的一个突出现象。一大批历史源远流长、学术底蕴深厚、临床疗效显著、特色优势明显、群众推崇公认的中医学术流派有力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富发展。中医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各个流派发展的历史。
目前,发展中医学术流派应抓好五个关键点。
注重认识把握传承传播规律
我们今天重视中医药学术流派的传承发展,首先就要确认究竟哪些是属于中医药学术“原汁原味的东西”,深入认识和把握中医学术流派传承规律。要深入研究流派的内核吸引规律、外力推动规律、情感共鸣规律、优势辐射规律、媒体传递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实践真知规律、引领示范规律、时代发展规律,从具有一定共性的传承传播规律中寻找适合流派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空间。
注重探究培养内在创新特质
流派继承绝非照搬照抄,而是批判性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流派的学术创新也不是离开流派内核另搞一套,而是对原有精华要素的总结凝练、充实完善、发扬光大。中医学术流派形成发展需秉持自我,以“博”“专”“新”的知识结构、强烈的创新意识、综合的创新思维、突出的创新能力、优良的创新品格,在不断传承实践、交流借鉴中,既形成本学派独具特质的理论或技艺,又能为丰富发展中医药学术体系填充新的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下大气力发掘出本流派发展历史进程中独特的内在创新特质,深入探究不同流派的创新发展特质、内在动因、对当前实际的借鉴意义等,也有助于以科学的方法在当代创新、发展中医学术流派。
注重发掘阐扬深厚文化底蕴
中医学是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传承研究中医学术流派,不仅要传承其宝贵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也不可忽视学术流派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特质。流派文化研究既要重视文化实物素材的展示,更要注重凝聚在实物中的精神品质,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挖掘它的价值内涵,从而增强流派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纵观不同学术流派代代相传的不同文化特质,大致包括了修身齐家的传统美德,爱国爱民的社会公德,大医精诚的医风医德,严谨认真的治学品格,琴棋书画的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传承师德等。流派的文化品格既是中医学术流派形成与发展的灵魂,也是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发展的凝聚力所在。
注重推广应用独特理论与临床技艺
学术流派建设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归结于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就要考虑如何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可行措施和有效路径,如开设流派示范诊疗室、示范病房,组织流派特色技术培训、流派继续教育项目,mifang.fuwenhao.com开发和推广流派适宜技术,带教流派进修人员,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开展流派临床研究等,将流派特色诊疗技术广泛推广应用、验证于临床,扩展诊疗阵地,充分彰显其疗效。
注重协调整合流派之间相互关系
中医学术流派除了共有的专业特性外,还历史性地存在着对立关系、互补关系、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地域关系、源流关系、派生关系等,正是这种不同流派之间互相激发、互相竞争、互相借鉴所产生的强大而持续的驱动力,构成了中医学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理论与实践。
学术流派资源需要深入整合研究,各种关系需要厘清理顺,学术价值需要进一步挖掘提升。同一机构内的同一学术流派间、不同机构的同一学术流派间、同一地域的相关流派间、同一地域的不同流派间、不同地域的相关流派间、不同领域的不同流派间、地域性医派间等诸多复杂联系、诸多交流层面的深入沟通、融合借鉴、学术争鸣、合作多赢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而其中最为紧要的是要具备一种开放融合、海纳百川、强强联合的宽阔胸襟。只有在拓展辐射面、扩大影响力、吸纳参与者、提高临床疗效的过程中,流派才能真正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对流派独具特质的理论与临床诊疗技艺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全面、深入地继承,同时不断刮垢磨光,进行精辟地归纳总结、提炼掌握、优化研究。使理论发展与临床实践成为一个不断循环促进的良性过程,最终提升临床疗效。
在流派传承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认真策划设计、调查梳理、准确定位,从中找亮点和重点,找个性和共性,经过科学整合和提炼规划,既凝聚成独具特色、彰显魅力的中医药学术流派,又能形成可以发挥强大协作力量的中医学术流派联合体。(孙晓生)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2593.html

相关推荐

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发展侧记

“十二五”时期,是吉林省中医药发展进程中极具历史意义的时期,初步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中医药事业迈入...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962

周有光 简单养体学思活血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后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809

毛德西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

读书的目的是临证,是为病人解决痛苦。因此,读书的同时一定要多临证,不断提高疗效。中医的优势在疗效,疗效才是硬道理。关于如何临证和提高疗效,毛德西提出了&ldqu...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353

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效果

作为一名日均门诊量在40人以上的中医妇科医生,按每位患者最少15分钟的接待时间计算,董晓旭每天坐诊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在这10多个小时里,没有休息,甚至不能好...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522

肌萎缩治疗中心 中医重点专科

陈金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治疗中心主任。他创立了“从奇经络病理论治疗肌萎缩”的独特理论和完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运动...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812

考前调好生物钟 学会减减压

高考临近,要想在高考中获胜,既取决于智力因素,又取决于非智力因素,而后者常易被人忽视。怎样将非智力因素调整到最佳状态,拔正生物钟是其中的重要方法。拨正心理钟智力...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38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