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中医要运用本体思维 中医治疗六方面的治疗大法

在临床中,中医要运用本体思维,就要掌握中医治疗的“顾护脾胃资化源、气机升降六腑运、温固阳气生机显、养血通脉五脏安、祛邪扶正标本兼、博采验方疗效验”等六方面的治疗大法。
顾护脾胃资化源
包括“疏肝平胃,通降顺胃,温阳化胃,解郁清胃,消导安胃,健脾益胃”六大治胃法则。
气机升降六腑运
肝脾肾主升,心肺胃胆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均主降。气机的升降有序维持着人体脏腑的协调与平衡及正常功能的运行。气机失调有升降不及,升降太过,升降反作。脾胃升降理论,脾胃共处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脾气升运化水谷精微灌溉四旁;胃气降则受纳腐熟水谷,传送糟粕于体外。脾气升则肝气随升,胃气下行则胆火随降。
温固阳气生机显
阳虚证治,阳虚症候表现,面色苍白,怕冷,手足不温,出冷汗,舌质胖嫩,边有齿痕,苔淡白而润,脉细微,脉沉,迟或虚大。心阳虚证,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治以益气温阳,用保元汤、炙甘草汤;脾阳虚证,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重,治以温中健脾,用附子理中丸、厚朴温中汤;肾阳虚证,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治以温补肾气,用右归丸。临床体会,阳虚包括气虚,阳虚为气虚之渐。气虚,短气乏力、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脉弱等。阳虚则生内寒,表现为倦怠嗜卧、形寒肢冷,肠鸣泄泻,舌质淡胖,脉虚弱或沉迟。
养血通脉五脏安
五脏所藏之精、气、营、血,奇恒之腑所藏脑髓、骨髓、血液、胆汁、精血等物质的充盈调达均与血的运行和灌注密切相关。五脏各司其职,各有所主,精神畅达;亦使五脏得和七窍为用,奇恒之腑各有所藏,各取所用,五藏得安。
祛邪扶正标本兼
外感六淫,疏风、散寒、清暑、祛湿、润燥、泻火为治;内生五邪,熄风、温阳、化湿、润燥、泻火降火为宜;痰饮内生,化痰豁痰、攻逐或温化饮邪;热毒瘀血,攻逐瘀血、清解热毒。
博采验方疗效验
临床中擅用单验方,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单验方都是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治疗疾病的有效经验。准确辨证,熟悉单验方的性能,临床效果才会显著。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1790.html

相关推荐

蒲公英、川牛膝治麦粒肿

蒲公英60克,川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内服,二煎趁热先熏后洗患眼,每次20-30分钟,一般1-3剂可愈。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157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61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50

黄耆丸治疗虚劳。黄耆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黄耆丸的秘方制作方法,黄耆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虚劳。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黄耆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黄耆3分,鹿茸3分,茯苓3分...

VIP秘方 2025-10-27 0 2170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