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一杯菊花枸杞茶 静下心来喝一杯养生从现在开始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强度大,家庭责任重,以前步入老人了才得的颈椎病,腰腿痛,通风的,现在越来越年轻化了……


现在年轻人整天抱着电话,ipad,电视,电脑,游戏机,出行有汽车长期的一个姿势,气血瘀堵,通则不痛,痛而不通。再说空调,它是无形的把我们的寒湿憋到体内出不来,这样一来也堵塞气血运行,形成痛症。以前是人们活到百岁,现在人们半百身上的零部件就不好用了,这是为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看《黄帝内经》,你会发现早在上古,黄帝就问过岐伯这样的问题,不信你看。
《黄帝内经.素问》黄帝问天师: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简单的说就是懂修养之道的人遵循阴阳调养精气的方法,使自己的饮食、起居、工作符合自然之道。现在的我们不知道保持精气的强盛,不善于调养精神,一味的追求感官快乐,违背了人生的真正乐趣,起居作息没有规律,所以容易衰老。
我们需要及时提高免疫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要想身体的零部件好,我们现在就应该未雨绸缪,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起居走起……
十二时辰养生说起
子时(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胆经当令,人体阴阳开始转换的时候,“子时一阳生”,所以这个时候应该睡觉以让阳气顺利生发,元气恢复。
李东垣说: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安之,所以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张元素说:“胆属木,为少阳相火,发生万物;为决断之官,十一脏之主”4.我身边就有熬夜的小伙伴她每天10点开始精神一直到后半夜2点才慢慢有睡意脸色蜡黄蜡黄的。第二天上班状态不佳。建议她多吃龙眼,龙眼不仅对全身有补益作用,而且促进脑细胞生长,增强记忆力,消除疲劳,先把精气神补回来再说。
丑时(凌晨一点到三点)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肝经当令。
凌晨1点-3点是肝经开穴运转排毒的时间。
“人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我们应该在深度睡眠之中,让肝血能够推陈出新,顺利排毒,顺利藏血。《黄帝内经》上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气足的人思维敏捷,善于谋略,当然办事效率更高。
肝藏血对女性尤为重要,月经不调首先考虑肝脏问题,祖国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肝经与任冲二脉相连。肝脏功能失调后可以导致任冲二脉受损,肝气不和,肝郁气滞,从而引起经期紊乱,此时务必深睡。
寅时(凌晨三点到五点)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肺经当令,“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为什么是人生于寅:中医的经脉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天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
《黄帝内经》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相当于我们人体的宰相,调整全身各器官的气血供应和功能发挥,寅时人处于深度睡眠中。
最近发现奶奶早上醒的特别早,大概4点来钟就醒了,我估计应该与气血能量不足有关系。找资料后,我告诉奶奶反复做咽津(吞咽口水)。奶奶还不以为然,我说您还别小瞧了看了这个动作,咽津是润养脏腑的很好方法,气功学里专门这一项训练呢。现在她老人家每天都练习。
还要特别提醒家里有老人,如果心脏不太好不建议早起或早起锻炼身体,慢慢起床,因为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就顺应生发好了。

卯时(早上五点到七点)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
大肠经当令,《内经》中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是人体代谢废物集中处理的地方,排大便也是人体最直接的排毒方式。大肠经好不会便秘,长痘痘的调理可以按揉合谷穴。
辰时(早上七点到九点)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胃经当令,《内经》认为“胃为气血水谷之海”,胃经是人体多气多血之经,所以胃经当令时,补充能量是第一位的,这时吃一份丰盛的早餐是对胃经最大的爱护。在这里提醒不吃早饭的小伙伴,不吃早餐,能量库得不到补充,一天精神状态肯定不佳。另外,早餐吃得再多也是不会发胖的,所以减肥的朋友把握好早餐的机会哦。

巳时(早上九点到十一点)
脾经当令,《内经》上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经强大,机体就能化生足够的营养物质,人体各部分得到濡养。
脾的右边是一个卑鄙的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仆人病了,五脏六腑各小主们也不舒坦呢!你说是不是。
午时(十一点到下午一点)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心经当令,《内经》上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在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午时是养心脏最重要的时候,睡个午觉是有必要的,心为五脏第一尊,主神主血主全身。心为君主,必须伺候好他 不然什么口腔溃疡、心情烦躁、某些失眠症等都会找上门来。
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小肠经当令,《内经》有云:“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将食物中的营养精微吸收,通过脾的运化滋养全身,孝敬父母的最好礼物--养老穴-那就从刺激小肠经上的养老穴开始+每天摆臂100次,小肠经气血最顺畅。
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膀胱经当令,膀胱经是人体行程最长、穴位最多,而且有两大重要作用:一它是人体阳气的仓库;二他是人体排泄废物的通道。所以,要保持膀胱经的通畅以排毒顺畅,储备更多阳气,保持人体阳气充足。正如《内经》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充足,人体就健康。出去多晒晒太阳,补补钙。
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肾经当令,《内经》上说:“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充于脑,建议妈妈们多给上学的孩子吃核桃健脑。
戌时(晚上七点到九点)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心包经当令。在中医理论中,心包代心受邪,是心脏外近身护卫。所以要想有好心脏,强大的心包经是不可少的。


心为五脏第一尊,主神主血主全身汗的分泌,心之液汗出过多易伤心,心包它是心外卫,外邪侵害后伤心,所以吃完晚饭运动要适中,防止出太多汗,保护好心包。
亥时(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此时三焦经当令。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 睡觉之前建议大家泡泡脚,用热水泡脚,不但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肌张力,而且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
喜欢艾叶,看看艾叶泡脚的作用
1艾草加姜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2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 3艾草加盐适用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喉痛、气躁心烦、上火下寒、脚腿肿胀。 4艾草加花椒2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温疹。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 夏天泡脚,暑湿可祛; 秋天泡脚,肺润肠濡; 冬天泡脚,丹田温灼。

珍惜身上的零部件吧,因为身上的零部件不好配,贵,还不一定有货,我从 “起居有常”做起,激发身体机能,你准备好了吗?
落叶生悲希望装着放不下的人和割不断的事的心能够歇一歇,让我们学会豁达,淡忘伤害和疼痛,学会善良,放弃遗憾和怨恨,远离抑郁……秋分已过,天气渐凉,多添衣物,已防感冒……
最后奉上一杯菊花枸杞茶,静下心来喝一杯,看看时间,养生从现在开始……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1774.html

相关推荐

古老的养生方式 膏方进补

膏方进补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方式,在我国有近两千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膏方记载。现代膏方以其确切效果、方便食用而越来越受到忙碌、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开展膏...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013

立冬食疗养生

俗语说“立冬不吃饺,冻坏两只耳。”每逢立冬,北方的家家户户都要吃好吃的南瓜馅饺子。人们很看中二十四节气,“节”者...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334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51

参珀茯神汤治疗伤寒心风发狂。发则牙关紧急,痰涎上塞,口吐白沫,迷闷恍惚,醒则狂言多惊,喜怒不常,甚则或歌或哭,舌色纯绛鲜泽,略有垢浊薄苔,或红而上罩粘腻,似苔非苔。参珀茯神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参珀茯神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参珀茯神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伤寒心风发狂。发则牙关紧急,痰涎上塞,口吐白沫,迷闷恍惚,醒则狂言多惊,喜怒不常,甚则或歌或哭,舌色纯绛鲜泽,略有垢浊薄苔...

VIP秘方 2025-10-27 0 1396

治慢性咽炎 沙参黄菊花金银花

黄柏煎液雾化治慢性咽炎取黄柏30克,加水150毫升,煎煮至100毫升。使用时每次取5毫升装入雾化瓶中(药液温度保持在25℃-35℃),一端接氧气,打开氧气便可雾...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429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