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中医学对于脾脏在体和在窍的认识

中医学里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并且与肢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即藏象。
  本讲我们开讲中医学对于脾脏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的认识。


  1、在志为思   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思虽为脾之志,但亦与心主神明有关,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正常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导致气滞和气结。从影响脏腑生理功能来说,最明显的是脾的运化功能,由于气结于中,影响了脾的升清,所以思虑过度,常能导致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
  如脑力劳动者,从事文化、教育、医疗、科研、管理等工作者,这类人经常伏案,缺少运动,容易内生痰湿瘀血;姿势单一,部分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状态,气血容易瘀滞,产生四肢关节病;尤其是过度思虑,脾气郁结,心血暗耗,会产生食欲不振、腹胀、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症状。因此,脑力劳动者养生的重点是运动形体、养心健脾。

  2、在液为涎   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涎。它具有保护口腔粘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如曾治一男性患者24岁,两月来口涎过多,昼则不断吞咽,夜卧则流湿枕席。询其口液性状,言稍有苦味,浸渍衣物干燥后发硬。此属脾热之证,治以清泻脾热,方用泻黄散加味治愈。
  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才能使肌肉发达丰满,臻于健壮。因此,人体肌肉的壮实与否,与脾胃的运化功能相关,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必致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这也是《素问•痿论》所说“治痿独取阳明”的主要理论依据。
  四肢与躯干相对而言,是人体之末,故又称“四末”。人体的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等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四肢的营养输送,全赖于清阳的升腾宣发,而脾主运化和升清,因此,脾气健运,则四肢的营养充足,而活动也轻劲有力;若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布散无力,则四肢营养不足,可见倦怠无力,甚或萎弱不用。

   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脾开窍于口,是指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口味的正常与否,全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即是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是否正常。   脾胃健运,则口味正常,而增进食欲。所以《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口味异常的感觉,从而影响食欲。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不但是全身气血状况的反映,而且实际上也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的反映。(未完待续……)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0318.html

相关推荐

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感咳嗽,常用的止咳中成药也就那么十来种。只要能够做到对证选药,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止嗽丸具有解...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172

慢性肾病伴发发热 中医辨证方药

慢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发发热,治疗较为棘手,而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方药,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案1朱某,男,...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1901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风采录

编者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至今已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7个县。普查队员们不畏工作艰难辛苦,将工作激情和感受通过咏赞百草、歌颂伙计、...

养生秘方 2025-10-25 0 1866

乳痈促进脓毒消散 中医外治方

外治方成脓期应及时切排引流,溃后除引流外,还应外敷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中药,以促进脓收病愈。郁乳期及早使用外治方,可促进脓毒消散。1.中成药外治方①金黄散:金黄散...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208

中医药治疗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不愈。其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溏稀,常伴有脓、血、黏液和阵发性腹痛。脾胃虚弱型:大便溏稀,肠鸣浮肿,饮...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116

全国名老中医治胃痛方

处方:柴胡6克,白芍、党参、 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各15克, 枳壳、黄芩、法半夏、鸡内金各10 克。加减:若疼痛较甚,加五灵脂 (包煎)、蒲黄(包煎)各12克...

精品偏方 2025-10-24 0 146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