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夏季养生 使气得泄辟寒邪内侵

在夏季,趋寒避暑是人们的基本生活习惯,但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汗孔处于开泄状态,这时纳凉不慎,极易导致寒邪内侵。

使气得泄:夏季应有一定的汗出
《内经》提示“使气得泄”,意为夏季不可过度贪凉,应保持一定程度的汗出,这样方是夏季养阳的体现。

《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指出纳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即檐下过道之凉风、星夜露宿之凉气,均易于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需要躲避。

当然,从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来说,檐下过道、星夜露宿之寒冷均不多见,给人们的身体造成最大损害的空调发出的冷气,这成为新的时代之下造成人体疾病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在外面天气极度炎热的情况下,人的汗孔处于开泄的状态,从外面进入室内时,如果室内温度过低, 便极易导致寒邪入侵,轻则出现外感寒邪的感冒,重则肩背、肢体关节等疼痛不适,女孩子出现月经紊乱等。

另一方面,人体的阳气不能正常地发泄与长养,逐渐会形成阳虚体质,而罹患各种慢性疾病,从某种意义来说,现代很多人的疾病与夏季空调有关,就是空调病。

因此,夏季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减少在空调房间停留的时间,并要注意不要把温度开得过低。 运动要适度


在天气炎热的夏季,因汗出过多,运动之后大量汗出,常易导致中暑或虚脱,所以很多人进入夏季后,便逐步停止了身体的运动。
这样做是不符合《内经》的夏季养阳的要求的。因为运动可以产生阳热之气,同时,汗出亦有发散阳气的作用,因此,夏季进行适度的运动是必须的。

但基于夏季高温暑热的情况,运动可以选择比较凉爽的晨起进行,运动的量比之春季,也可以稍有减少。另外,亦可以选择比较特殊的运动方式,比如到山涧散步、垂钓,或气候比较凉爽的地带旅游等,均有助于人体阳气的长养。

夏季特殊养生方法: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目前在医院使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方式,其适于的人群是所有阳虚的患者。
此类患者到了冬季易于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肢体关节疼痛、颈椎病等病症,其原因在于人体阳气的不足。

因此,按照《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理论,夏季自然界阳气充足,借助于这种自然之力来补益人体的阳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以说,所谓“冬病夏治”,并不是把冬季的病提前到夏天来治疗,而是通过温补人体虚弱的阳气,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来预防冬季寒邪为患时导致的疾病。 “冬病夏治”一般在进入头伏开始,持续三伏天,多使用穴位贴敷的方法,在人体某些重要的穴位上,外敷一些温补的中药。因为这种方法旨在改变人体的体质,因此,往往需要坚持几年方可取效。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8790.html

相关推荐

补虚正气粥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工艺】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954

气虚不能敛汗 是气的防御固摄功能减退

手术后出汗过多,西医认为是手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出汗、怕冷、怕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气虚不摄、阴虚血热、瘀血发热等原因造成。 气虚不能敛汗,是...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273

古老的养生方式 膏方进补

膏方进补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方式,在我国有近两千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膏方记载。现代膏方以其确切效果、方便食用而越来越受到忙碌、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开展膏...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013

立冬食疗养生

俗语说“立冬不吃饺,冻坏两只耳。”每逢立冬,北方的家家户户都要吃好吃的南瓜馅饺子。人们很看中二十四节气,“节”者...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334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