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秋分来临话“秋燥”

2018年8月7日,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三)》特种邮票1套6枚,分别表现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秋季的6个节气。本套邮票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金贵和著名邮票设计师王虎鸣设计,以中国扇面画的排列方式,每枚票下印有相关节气太阳在黄道上的度数。票面以国画小品的形式,笔法轻盈、自由抒情,构图巧妙严谨,笔墨酣畅利落,人物造型憨态可掬,典雅中不失灵动,将艺术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第4枚表现的是秋分节气,我国部分地区的柿子已经成熟,邮票画面描绘了老人带领孩童采收柿子的场景,寓意“事事平安”。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9月22日~24日,“分”意为平分,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秋季,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此时,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过后,逐渐步入深秋,黑夜将长过白昼。秋分后是每年秋季农事活动最为繁忙的时期,也是农作物丰收的时节。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这个字由“禾”和“火”组成,既是禾谷成熟之意,也意味着天气逐渐干燥,容易上火,这便是中医所说的“秋燥”。秋季的主气为“燥”,燥邪是中医“六淫”之一,此时人体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病症。“秋燥”分为凉燥和温燥。凉燥指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表现为头痛、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如唇燥、干咳、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亏较轻的秋燥;而温燥是指感受秋季燥热之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热者,表现为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黏、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心烦口渴、便秘、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津亏较重的秋燥。中医认为,燥邪在秋分之前为温燥,秋分之后为凉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相差甚多,秋燥的温凉之分还要根据天气和症状有所区分。
应对秋燥首先要多喝水,俗语:“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早晨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补水效果更佳。其次要多吃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百合、木耳、银耳、梨、葡萄、香蕉、枸杞等,减少辛辣刺激和热性食物如辣椒、花椒、韭菜、桂皮、生姜、酒和油炸烧烤食品的摄入。(时乐)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841.html

相关推荐

临证常遇急性扭挫伤 外敷方

生栀子粉外敷,具有消肿止痛、化瘀、活络、抗炎、抗渗出之功效,治疗各种跌扑损伤、急性挫扭伤后局部肿痛,起效快,疗效显著,临证常遇急性扭挫伤患者,每每使用此方,均获...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317

吃梨改善秋燥 润肺止咳

秋风又有“贼风”之称,会在人们精神意识放松的时候侵入人体,并给健康造成不利。应对急劲的秋风关键在于睡觉时要关好窗户,防止风邪侵入人体。中...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114

临床上用细辛敷脐治疗梅核气

关于细辛的作用和用量,历来一直有不同的见解。本人在临床上用细辛敷脐治疗梅核气,对其利窍散痰行滞的作用有一定体会。 治疗经过 陈女,60岁,2008年4月1日...

精品偏方 2025-10-24 0 1630

秋季养生“润燥”以润燥生津为先

秋季最伤人的邪气是“燥气”。内经认为:肺居胸中,为五脏之华盖,主诸气,司呼吸,开窍于鼻。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相结合,化生为元气...

养生秘方 2025-10-23 0 1949

高血压的分型食疗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最根本在于阴平阳秘、气血调和。高血压的病机就是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气血逆乱的主要原因则是长期高压力状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疲劳、食用...

精品偏方 2025-10-20 0 260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