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秋伤于湿

  “秋伤于湿”语出《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对此说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当今医者,多遵喻嘉言“秋伤于燥”之说,笔者认为,一年有四季之分,有旱季和雨季之别,各季节之间的转换规律前后联系,互相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辨析“秋伤于湿”之理由可归纳如下。

  一是长夏之湿流恋至秋,秋承长夏之后,湿邪氤氲黏腻,缠绵难去,虽至秋令,然湿邪仍在。温病学家吴鞠通云:“秋伤于湿,指初秋而言,乃上令湿土之气流行未尽。”

  二是秋初多雨则多湿,我国降雨量多分布在七、八、九3个月,尤以夏末秋初为多雨季节,《孟子·离娄》说:“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礼记》云:“备者,备八月也,八月宿直毕,毕好雨。”由此可见,古人也认为秋季多雨多湿,雨以八月为多,这也是造成“秋伤于湿”的客观原因。

  三是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人们食生冷瓜果也多,最易伤湿困脾。夏末秋初,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处其中,加之贪凉饮冷,恣食瓜果,伤脾呆胃,湿自内生。故有医者云“在里由于喜饮茶酒,多食瓜果,从内而生者也”,这是造成“秋伤于湿”的又一因素。

  四是初秋伏尽,阴雨绵绵,临床因湿邪致病者增多,腹泻、低热不退、荨麻疹等病应季而至,笔者从湿论治这些疾病每多效验。

  可见,“秋伤于湿”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依据,在临床上有指导意义。然喻氏创“秋伤于燥”之说,也有其理论基础。笔者以为秋季乃湿与燥并存,秋初与秋末有别,秋初以湿为主,秋末以燥为主。但临证之时当以辨证论治为总则。

  秋初因湿邪致病者,可治以祛湿健脾、化湿、醒脾,常用方如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胃苓汤等。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7921.html

相关推荐

伏虎散治疗虎咬伤。伏虎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伏虎散的秘方制作方法,伏虎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虎咬伤。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伏虎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黄耆3两,当归2两,生地黄...

VIP秘方 2025-09-11 0 508

于右任先生的养生之道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一生历经磨难沧桑浮沉,却始终守中持正宠辱不惊,终以86岁得享高寿,并得到大众广泛的尊崇。晚年时,有人问及先生的养生之道,于右任指了指...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224

入秋用“果”补阴液

中医认为,津液是人体内一切的正常水液,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津液以水...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255

高血压损伤记忆力

—项针对近2万人的研究表明,在45岁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与记忆障碍有关,其原因可能是过高的舒张压会损害大脑的一些小动脉。研究发现,舒张压高的人较舒张...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953

接骨膏治疗折伤。接骨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接骨膏的秘方制作方法,接骨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折伤。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接骨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乌鱼骨(烧烟尽),木鳖子(去...

VIP秘方 2025-09-11 0 38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