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上拍百会 中揉腹 下跺脚 三法调五脏

传统中医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说,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这说明,运动着的事物总能保持长久生命力。这个比喻用到我们的身体也一样,人体的气机(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总是在“升、降、枢”循环往复,如果这个过程顺畅,五脏六腑就调和安康。其实,想做到这点并不难,学会下面三个动作。
升:上拍百会。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的交点)。百会是人体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属人体诸阳之会。中医讲,阳气主升、主温、主动。拍百会主要通过拍打这一动作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清阳之气上升,激发调动人体内阳气,进而改善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下陷症状,而血随气升还能缓解头晕、头痛等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使人保持神清气爽、精神焕发的状态。具体手法为:用手掌直接拍打头顶,掌心对准百会穴处,以适当力度有震动感而不觉疼痛为宜,每次拍打30~60秒,上午拍打更佳。
枢:中揉腹。腹部居于人体中间位置,肾经、胃经、脾经、肝经均在腹部有循行,靠腹正中线由近及远依次排开,肝胆脾胃大小肠等脏器也都位于腹部。五脏(除心肺)之经络腧穴分布于此,六腑之器藏纳于此,可见腹部是五脏六腑功能集中地,就像人体的十字路口,沟通上下、调节左右。唯有腹部这个交通枢纽畅通不拥堵,才能保证人体整个交通线路四通八达。而揉腹部一是通过接触摩擦刺激部位腧穴、增强所属经络功能,各司其职、各为所用、通调五脏;二是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按照一定方向揉腹可加强六腑通降功能。具体手法为:掌心朝下,两手掌叠放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划圆,未进餐则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划数十次,进餐后顺时针方向数十次即可。
降:下跺脚。脚是人体第二心脏,许多通往全身各处的穴位,大都交汇在足部,如人体十二正经中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相交于足。因此,足虽位置居下,但其以经络与全身各部相联系。而且,足底全息图理论(足底分布有与人体各个器官及部位对应的穴位点)也将足部与整个人体相关联。跺脚的过程就是按摩足底穴位的过程。同时,下跺脚与上拍百会相呼应,一个升清阳,一个降浊阴。跺脚这个向下的瞬时动作因势利导有助于引浊气下行,加速水液代谢及毒素排出。具体方法为:将一只脚抬离地面15~20厘米,用力向下跺,以全脚掌着地,之后换另一只脚,如此左右脚快速交换跺,每天坚持3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老年人适当减小力度、放慢速度;患有下肢骨关节病者不宜做此动作 (代金刚 戴颖慧)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740.html

相关推荐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61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50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4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5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