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道在五谷轮回间(童便,秋石)

记不起在哪里看到的趣事,说现代大中医学家岳美中和800年何氏医学继承人何时希两人,当年在北京就职时,某日在一园内闲玩,见有一座新建厕所,上挂“油漆未干”牌子。就说到:“还有三日之香,不可不照顾进之。”他们竟破门而作石崇之客,自得其乐。
有时我等对文人行为无法理解,不知道他们的心境到底如何。 由原先的中国中医药学会主办,1997年在涡阳召开的首届中国道家医学学术会议上,大家有幸听了著名学者洪丕谟先生的一次报告,题目称作“道在生活中”,说“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给人一种“只要你热爱生活,甚至连苍蝇也是浪漫的”感觉。既然道无所不在,屎溺自然也不例外。古人庄子说:“道在屎溺”;老子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说的就是这个理了。
书载清代有一个叫魏善伯的,留有一幅典雅高洁的厕联:“成文自上称三上,作赋于今过十年。”联中用了两个典故,“三上”指欧阳修的治学经验:“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下联“十年”指晋代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据说作此赋,左思前后历有十年:“在门庭,在藩溷(厕所)放置纸笔,偶有心得,辄便记之”,冲破了唐伯虎“溷乃出恭之地,不宜把玩诗文”的观念,读之犹可想象到左思于厕上求“道”的艰辛。清朝有一书生屡试不第后在路边建座厕所。他在厕门前上书有横批是“尽其所有”,侧联是“但愿你来我往,最恨屎少屁多”。该书生靠收粪为生,其形象读后即跃然于纸上。
现在闻名世界的徽州府西递村,当年还曾闹出一泡尿尿来状元的天下奇闻。
那是在明朝天启年间,有个叫汪本的书童,服侍公子汪贾敏进京应考。他游玩时误入名宦魏忠贤家的后花园,因一时尿急,他在假山后行“方便”时被差役抓住。得宠于皇上的魏忠贤正独揽朝政,赶考的书生竟敢随地拉垢,安能罢休?便信口说:“是个考生,拉出去处……处达算了。”酒后的魏大人原本说的是“处斩算了”,因舌体僵硬,又被差役听成“取达算了”,当即拿了魏忠贤的名贴,把汪本送入考场。主考官慑于威势,又听门官传“魏大人说,将来人取了算了”,只好派人代笔,替汪本做了一篇文章,结果名列第一。而公子汪贾敏却榜上无名。后来汪本又投靠魏忠贤,做了知州。不久,青云直上,官至御史,好不威风。
人们常说:“文明看厕所”,当今厕所文化可谓体现了世人的文明。今时流行的“上一号”、“洗洗手”的代名词,则是艺术的表现了。还曾见一厕联曰:“男女皆宜到此行方便需认清方向,大小均可入内得轻松请注意卫生”。此联风趣幽默,提醒了注意事项,令人称道。在南方某城一座殿式建筑,门两旁有联曰:“有小便宜,得大便脱”。初以为可能是僧人所居,入后方知乃一厕所。细细思量,其中人生哲理不也深邃吗,庄子之“道在屎溺”,不我欺也。
中国古代称厕所为“藩溷”、“圊”、“轩”等,既有老百姓“茅房、茅厕”的简陋,又有皇家官宦“金漆马桶”的豪华。厕所文化,却言之不尽,生活中处处有道,才会永远丰富多彩。《晋书·王敦传》记载:“厕上常有十余位婢女两旁侍列,人人皆有容色,手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到厕者,均换新衣而出。”假如厕所有正规美女列队等着你的光临,你还能顺利拉屎拉尿吗?老百姓也许不能,但据说清朝名流人物和珅还必须这样的。
外国人也有偏嗜。据说在日本利用屎尿牟利的,方法真是机关算尽。他们先是专门供养了许多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由营养师定时定量,采用制定的食谱给她们进餐,只是为了搜集她们的大便,然后经过处理制粒,名曰“金粒”美食丸,添置佐料,加工油炸,精美包装后上市销售。据说此物味道不俗,还是日本富人的特别嗜好,一般穷人自然没机会享用。
我们不禁感叹,日本的饮食文化可谓丰富无比。不过进一步想,这“金粒”美食丸原料初始出处的特别,以及这些女孩的可爱,大概也是日本食客欲食的初衷。屎溺有道,但如此则几近于对“道”的亵渎,仅这屎尿之食,断定俗人是难以想象的。如今人们心理的渴求,又怎能一言而终!

中药袋一:童便直解
一般10岁以下健康儿童尿称童便(男孩满月之前清晨第一泡尿,称童子尿),以5岁左右最好。其味咸,性寒,有滋阴降火,凉血散瘀之功效。治疗阴虚火升所致咳嗽、吐血、鼻出血及产后血晕。用童子者,因其淡泊滋味,不食荤膻,当去其头尾,但取中段清沏如水者为佳。一般作药引之用为多。
童便既可口服也可外用,外用治疗跌打损伤、目赤肿痛,疗效甚好;内服治疗咳嗽、吐血、鼻衄等。此外,从尿中提取的尿激酶,具有溶解心、肺、眼底及颅内血栓的作用,对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有显著疗效,近年研究证实为治疗冠心病的良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也是从孕妇尿中所提取,临床用于治疗子宫出血、继发性闭经、不育等疾病。
秋石有诸多研究文献(见:高志强,张秉伦.秋石研究进展.中华医史杂志,2004,02.),其药用者有两种。
一是人中白的加工品,称淡秋石,主产华东,市场少见;另一种是食盐的加工品,称咸秋石,主产安徽桐城,行销全国大部分地区,并大量出口,如今咸秋石已成为秋石的主流品种。
然而有研究,历代本草记载的秋石即淡秋石,并未有咸秋石的记载。而咸秋石作为药用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由于两者来源、制法、功效均不相同,有人建议秋石药用应为淡秋石,咸秋石不宜再作秋石药用(见:宋红儒,汤迎爽,康阿龙.秋石本草考证.陕西中医,2012,10.)。
童便治病,许多国家均有记载。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中,未将童便、人中白、秋石正式列入,但书中有六七处提及使用。对于童便入药,国内有较多异声,如知名学者方舟子博士、湖南张功耀研究员;还有安徽医科大学祖述宪先生(见:思想的果实 医疗文化反思录.青岛出版社,2009.10.)以及江西医学院蒋泽先教授(见:习惯与健康.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6.03.)等,均有反对或质疑文章发表。
响箭过处,某些东西可能被不幸击中。是是非非,可资方家参考。

中药袋二:秋石直解
秋石(Depositum UrinaePraeparatum),是一种钙化合物类药物,为人中白和食盐的加工品,古代亦有用人尿、秋露水和石膏等加工制成。别名:秋丹石、秋冰、淡秋石。主治虚劳羸瘦,骨蒸劳热,咳嗽,咳血,咽喉肿痛,遗精等症状。醉心于中国道家房中术研究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将中药“秋石”列为中国古代科技的二十六项发明之一,称其是从童男童女尿液中萃取提炼的“春药”。古代方士常以此药进贡皇上,以期“长生不老”。
【性能】
咸、寒,无毒 。归肺、肾经。 【功效】
滋阴降火,止血消瘀。 【应用】
虚劳羸瘦,骨蒸劳热;咳嗽,咳血;咽喉肿痛;遗精,尿频;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4.5~9克。外用:研末撒。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7212.html

相关推荐

五个治疗湿疹民间中药偏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疹具有多形性,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常对称分布和反复发作。此病与祖国医学记载的“奶”、“施耳疮”、“锈球风”、“四弯风”类...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356

经常转腰缓解便秘

经常转动腰部能治疗便秘。每天做1~3次,清晨锻炼最好,睡前和饭后不宜,一般连续做10-15天即可见效。具体方法:两足分立,足距略宽于肩,两膝微屈,两手叉腰,以肚...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76

秋高气爽天气干燥做“舌头操”

秋高气爽,天气干燥,在这个季节,多做一些舌头运动,延年益寿。可每日早、中、晚各做1次,可以做做下面3个小动作:伸舌头 静坐且眼睛半闭,稍微张开嘴。尽量伸出舌头然...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921

温通开秘治便秘二食疗方

番泻鸡蛋汤原料番泻叶5~10克,鸡蛋1个,菠菜少许,食盐、味精等调料适量。做法将鸡蛋打人碗中搅散备用。番泻叶用水煎,去渣留汁,倒人鸡蛋,加菠菜、食盐、味精调味,...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44

秋冻养生 并不适宜每个人

自古以来,“春捂秋冻”就是养生谚语。秋冻有一定道理,但却不是一冻到底。当天气变化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是可以...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01

“四舍五入”原则保更年期健康

除生活保健与运动锻炼外,妇女更年期的饮食养生、营养调节,是预防和调治更年期女性生理功能变化,以及保持老年阶段健康的重要保障。那么更年期的女性要有怎样的饮食才健康...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8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