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冬病夏治理论渊源 日常调护顺应夏气

现在各大中医机构都推出了“三伏贴”,在初伏、中伏、末伏一共贴3次,一年为一疗程,连续贴三年。
冬病夏治理论渊源
“冬病夏治”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的“春夏养阳”理论。针对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相应治疗,从而使疾病减轻或治愈。“冬病夏治”符合中医理论中的“天时相应”及“治未病”思想。通过“春夏养阳”可以纠正机体阴阳平衡。除了穴位贴敷,还可以应用针刺、艾灸、内服中药等传统治疗方法。以隔姜灸为例,利用姜的热性,加上灸的作用,功效卓著。针刺如“烧山火”针法可产生热感,温阳散寒的效果明显,具有益气、温阳的补益效果。“冬病夏治”除了针对常见的虚寒型哮喘、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病症,还可应用于骨关节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当然,具体哪些疾病可用“冬病夏治”理论进行调养,还得依靠正规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作出正确判断,并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出个体化诊治方案。
日常调护顺应夏气
《黄帝内经》指出夏季养生应做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句话指出夏天人们应晚睡早起,情志保持舒畅,切忌发怒,使精神适应夏气,则气机疏泄顺畅。
在心理层面切勿有大喜大悲、激动愤怒等极端情绪。不良情绪在夏季最先伤心。心主神志,心伤则神乱;心亦主血脉,心伤则脉乱。在饮食方面,宜补充足够的水分,可多食用西瓜、冬瓜、丝瓜、薏米、绿豆等食物,清心解暑。饮食宜少油少甜,可适当增加盐分,切勿贪食生冷,否则伤及脾胃,出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的症状。夏季细菌滋生较快,谨防急性胃肠炎、痢疾等发生。适当运动,应选择在清晨、傍晚等凉爽时段进行,运动方式宜缓和,如散步、打太极等,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一定要注意避免大汗伤津耗气。有条件多进行户外活动,走到山林溪涧,呼吸清新空气,疗愈身心。三伏期间闷热难耐,切勿贪凉快而袒露肚脐腰腹。室内空调冷气十足,造成了室内外较大的温差,建议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尤其从室外进入室内后,应避免空调冷风直吹侵袭,造成伤风感冒或骨关节疾病的发生。每日可用淡盐水冲洗鼻腔,促进鼻腔毛细血管舒缩,避免冷热刺激引起过敏性鼻炎发生。
三伏天是夏季养生关键时期,也是冬病夏治的绝佳时机。懂得顺应天时,将身心保健融入日常生活中,促进气血阴阳平衡,才能起到未病先防、养生保健的效果。做好应季养生保健,勿错过冬病夏治好时机。(佟帅)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662.html

相关推荐

立冬食疗养生

俗语说“立冬不吃饺,冻坏两只耳。”每逢立冬,北方的家家户户都要吃好吃的南瓜馅饺子。人们很看中二十四节气,“节”者...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332

蒲公英、川牛膝治麦粒肿

蒲公英60克,川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内服,二煎趁热先熏后洗患眼,每次20-30分钟,一般1-3剂可愈。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157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50

黄耆丸治疗虚劳。黄耆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黄耆丸的秘方制作方法,黄耆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虚劳。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黄耆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黄耆3分,鹿茸3分,茯苓3分...

VIP秘方 2025-10-27 0 2168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