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节阴阳而调刚柔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

中医治病摄生考究“天人相应”之理,遵从自然规律,顺时保养,《黄帝内经》有言:“智者之摄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最能体现“天人合一”优势特征。

“四序相错行”“物新感节移”,又到仲夏,我国江南地区已进入梅雨时节。从命运视点看本年的气候特色:2018戊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中见太徵火运,全年气候寒热改变较大,雨水散布不均,夏天寒、湿会侧重。因而本年除了遵从“夜卧早起”“使志无怒”的“夏三月”摄生准则外,更要结合命运特色加以调摄。

不行贪凉以伤阳

中医注重人体阳气的顾护,《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时至仲夏,尽管天气炎热,可是“夏至一阴长”,阴气已悄然渐增,正如宋人张耒在《夏至》中所言“人世漫不知道,微阴生九原”,人体出汗后,腠理疏松,更简单感受外邪侵袭,所以不行嗜食冷饮、贪凉空调,以免损耗阳气。穿衣也有考究,宋人蒲虔贯《摄生要录》指出:“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行全薄,寒时不行极厚。”

尤当注意防腰痛

不同的命运、气候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发作,从命运视点剖析,本年仲夏寒、湿侧重,简单诱发腰痛,《圣济总录》记载:“岁半之后,地气主之,其化太阴湿土,若湿淫于内,……腰似折”,关于有腰肌劳损、腰椎疾病者可能会加剧,要注意防备。

宋代闻名医家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记载了“水气阴盛之腰痛证”,同样是在戊戌年,腰痛“服遍药不效,如是凡三月”,最终选用“灸肾俞”的办法治愈,所以引荐有腰痛老毛病的人,此刻能够灸肾俞穴。

食蒜以养阳除湿

中医提出“春夏养阳”的理论,一些地方还有夏至日吃蒜头养阳固本的风俗。大蒜,性温,味辛平,归脾、胃、肺经,清人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生者辛热,熟者甘温,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治暴泻腹痛,通关格便秘,辟秽解毒,消痞杀虫。外灸痈疽,行水止衄”,大蒜头还含大蒜辣素,具有杀菌作用。日常饮食能够适当吃蒜,将大蒜头剥皮,白醋浸泡24小时以上,假如血糖不高,能够放些白糖,每日3~5瓣,食后佐食生花生米3~5粒,可有用祛除口腔蒜臭味。

跟着命运吃点“苦”

唐代闻名医家孙思邈以为“不知食宜者,缺乏以存生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所以怎样吃是很有考究的,也是很重要的。现在正适“三之气”(小满至大暑)时段,依照命运理论,能够吃点苦味的食物。

喫苦首选当属苦瓜,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本草纲目》记载其“苦寒无毒,降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具有健脾开胃,清热祛暑等成效。苦瓜能够凉拌、能够清炒,也能够炒鸡蛋、炒肉片。

杏仁,苦,微温,可宣肺,润肠通便。杏仁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P等,还可下降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富含脂肪油,能进步肠内容物对黏膜的光滑作用,老年人尤其是便秘人群,能够每日嚼服7~8颗,也可炒药芹、百合时放上几颗。

早餐一杯三黑饮

这一时段还应依照“岁谷宜玄,间谷宜稷”的准则调整饮食。玄是黑色的食物。给我们引荐一款“三黑饮”。即黑豆、黑米、黑荞麦适量,打成豆浆,早餐食用。

黑豆,甘、平,归脾、肾经,有补血安神、健脾补肾等成效,蛋白质含量占36%,且易于消化,能够很好满意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微量元素,能够使人坚持精力旺盛。黑米,甘、平,可开胃益中、健脾明目。黑荞麦,甘平,归肾、大肠经,具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除湿等成效,还能够降压、降糖、降脂,改善微循环,抗炎、抗血栓、维护心血管。

此外,俗语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天气炎热,加之“暑令湿胜,必多兼感。”而湿邪重浊易困脾胃,使人易感到食欲不佳、精力疲倦,因为胃口差,摄入饮食缺乏,而体液代谢消耗多,往往会导致血钾偏低,而呈现更加疲劳,荞麦、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可有用缓解缺钾。

荷叶豆花小米粥

前面讲到“间谷宜稷”,稷又称黍、黄米、黄小米,其味甘、性微寒,具有健脾、安神、助睡等成效,一起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其他优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等。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有健脾养心安神之功。扁豆花,甘淡、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和胃,避暑化湿之成效。荷叶,味苦涩,性平,归肝、脾、胃、心经,可清暑利湿、升发清阳,还有降脂,减肥的成效。为我们引荐一款“荷叶豆花小米粥”,用来佐食以助清暑利湿,和胃厚肠。

具体做法:取鲜荷叶1张或干荷叶50克,煎水备用,黄小米两把,莲子(带芯)5~7枚,扁豆花10克,大枣5~7枚,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煲20分钟,稠、稀合适。

“冬病夏治”要理性

“三伏贴”,望文生义,就是“三伏天”进行的穴道敷贴疗法。其时刻节点应该是“三伏天”。而“三伏天”的概念已很明确,是呈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每年入伏的时刻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初伏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就2018年来说,初伏为7月17日,并且本年的中伏20天。

“三伏贴”是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及“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治未病”实践,其核心点就是要适应地利节序,扶正固本,祛除病邪,反此“时序”可能适得其反,不行不慎之。(陶国水)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4124.html

相关推荐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59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49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3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4

中药验方治骨髓瘤腹胀腹痛

临床上常遇到虚实夹杂的病人,分清虚实是辨证的关键一步,否则犯下虚虚实实之戒,不但无功,反而加重病情。  2010年12月笔者接诊一患者,女,51岁,患多发性骨髓...

秘方方剂 2025-10-26 0 2076

防治痱子 中药内服外洗

痱子又称“汗疹”,多由于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致使汗管扩张、破裂及细菌繁殖而形成。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对预防痱子都有较好效...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2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