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求其证之所以然

作者:张存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某青年患中耳炎,历时半年,服药近百剂,始终无效。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克绍接诊治疗,见患者舌淡脉迟,耳流清水,不浓不臭,认为脾胃虚弱,摒弃一切治疗中耳炎的套方套药,从补益脾胃着眼,投四君子汤加炮姜、白芷,一剂即效,三剂痊愈。(《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李克绍》)
  对症治疗谁都会,那是低层次。张景岳指出:“见热则用寒,见寒则用热,见外感则云发散,见胀满则云消导。若然者,谁不得而知之?设医止于是,则贱子庸夫皆堪师法,又何明哲之足贵乎?嗟,嗟!朱紫难辨,类多如此。”关键在于“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见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症,即医一症,必然有失。唯见一症,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慎斋遗书》)。讲究的是“求其证之所以然”——探求导致症状的原因,亦即治病求本。
  “医有上工,有下工。对病欲愈,执方欲加者,谓之下工;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者,谓之上工。夫察机要和者,似迂而反捷,此贤者之所得,愚者之所失也。”(《皇汉医学·医家十诫》)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医宗必读》)“休、不、莫、毋、勿”,几个否定字眼俱言不要见症医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通过症状看病机,透过现象看本质。
  名医的过人之处,常常能在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找出疾病的关键,即“求其证之所以然”,透过现象看本质,投药自然取效,像上案李克绍教授治疗中耳炎即是例证。再看下面案例:
  疏通月经治眼疾——唐代皇妃患有眼疾,众医不能疗治,或用寒药,或用补药,反而使脏腑愈加不和。皇上召孙思邈诊治,孙曰:臣非眼科专家,乞求不要完全责于臣。皇上降旨曰有功无过。孙乃诊之,肝脉弦滑,认为不是积热,乃是年壮血盛,肝血不通。遂问皇妃,知道月经已三月不通矣。遂用通经之药,月经通行眼疾亦愈。
  祛除寒湿治虫积——张景岳曾治少妇王某,平素喜食生冷瓜果,患了心腹疼痛之症。每次发病,几天不能进食。数年之后,病一发作则吐出蛔虫,初时尚少,后来则多至一二十条。更医多人只知驱虫,随治随生,百药不能根治。景岳据证察脉,知其伤于生冷,致使脾胃虚寒,阴湿内生。虫无湿不生,唯有温养脾胃,祛其寒湿,杜其虫生之源,方能断根。遂用温脏丸温中健脾,药尽而病除。
  姜附治本疗暑痢——明代有陆姓病人七月间患病血痢,便血日夜一百余次,肚腹绵绵作痛。请了多位医生都用黄芩、黄连、阿胶、粟壳等寻常治痢之药,均无效果,其病反而加剧。家人惊怖,邀请名医刘宗序诊治,刘诊脉后说:这是脾胃受伤,若用寒凉,病安得愈?投以四君子汤加干姜、附子,当晚其病减半,旬日而愈。有人问其原故,刘曰:病人夏月食用冰水瓜果太多,致使脾胃伤冷,法当益气温中,四君子汤为益气之剂,干姜、附子则系温中佳品。
  整体观念治目疾——宁波眼科名医姚和清医术高超,门庭若市。一日,有双目红赤患者来诊,诊治一周,未见进展,和清先生急矣。经再三探问,知患者尚有内疾。和清先生深信范文甫医术,乃谓之曰:你有内疾,可请范老先生治之。
  范诊之,断为肺火上蒸,随拟麻杏石甘汤全方,连服三剂,目疾即愈。和清先生拜访范老,问内科方何以能疗目疾?先生答曰:中医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也,眼科医者亦不可惑也。和清先生从此勤于经典,熟读《内》《难》,也常用内科方治目疾而获奇效。其侄姚渭木欲习眼科,和清先生命其拜范老为师,先攻内科,再专目疾。
  严重便秘发汗解——农民谢某,年25岁。先病感冒未解,后又大便不利多日,但腹不痛不胀。诸医偏听主诉之言,频用大小承气汤。大黄用至半斤,芒硝达乎120克,且有投备急丸者。愈下而愈不通,病则日加剧矣,乃求治于湖南名医赵守真。
  诊脉浮而略弦,问答不乱,声音正常。据云:口苦胁痛,多日未食,最苦者两便不通耳。细询左右,则谓:“患者日有寒热,寒时欲加被,热则呼去之,两月来未曾一见汗。头身时痛,常闻呻吟,是外邪尚未尽耶?”赵闻之恍然有悟。是病始由外感未解而便闭,屡下未行。乃因正气足以驱邪,邪不内陷尚有外出之势,故下愈频而气愈闭,便愈不通,此由邪正之相持也。从其腹不胀不痛知其内无燥结,况发热恶寒之表证始终存在,岂可舍表以言里。今当依据现有病情,犹以发汗解表为急,表去则里未有不和者。证见脉弦口苦,胸胁满胀,病属少阳,当用柴胡和解;头身疼痛,寒热无汗病属太阳,又宜防、桂解表。因拟柴胡桂枝汤加防风。服后温复汗出,病证减轻。再剂两便通行,是即外疏通内畅遂之义。遂尔进食起行,略事培补,日渐复元。(张存悌 辽宁省沈阳天德门诊部)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3458.html

相关推荐

从《老老恒言》看莲之于养生

1 曹慈山与莲曹庭栋,清代人,号慈山先生,其人天性恬淡,能调摄,素慎起居,节饮食,至九十余乃终。其著述《老老恒言》以自言其养生之道,书中言“粥能益人...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808

南瓜子可以驱蛔虫

小儿是长蛔虫最大的人群,每年都给孩子吃一两次蛔虫药是做父母必备的工作。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南城分院针灸科梁中德医师说,平时父母给孩子吃点南瓜子,也可以起到驱...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58

名老中医敢于“以身试药”

近读曹东义教授主编的《挺起中医的脊梁》一书,在“难言之密在于用量”篇中谈到国医大师朱良春以身试药案例,读后使我深受启发感触颇多。  书中...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945

治中风生吃三七粉可以

中风一般会有中风前兆,主要表现为:头晕、肢体麻木、眼睛突然发黑、哈欠不断、原因不明的摔跤、说话吐词不清等。中医专家教了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坐正后不靠任何手部支撑...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80

中医教育以“四化”适应需求

•《意见》对健康服务业内涵的界定,破除了既往认为健康服务业主要指医疗卫生行业的认识,其行业类别还涉及养生养老、药品药械乃至旅游、餐饮等等,是一个覆盖面...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1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