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脉之浮沉迟数乃提纲之提纲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胡秋生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千年来,因脉诊的重要性和难以掌握性,历代医家所著论述累牍充栋。关于脉之提纲,不同医籍之中各有不同说法。《内经》中以“缓急大小滑涩”为诸脉之纲领,《难经》则曰“浮沉长短滑涩”,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弦紧浮沉滑涩”,及至清代,太医院吴谦编纂的《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中亦曰:“以浮沉统诸浮上沉下之部位也,以迟数统诸三至、六至之至数也,以滑涩统诸滑流涩滞之形状也……故为诸脉之提纲也。”后世医家,逐渐将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滑涩类脉之提纲舍去,谓之“脉之浮沉迟数乃提纲之提纲”,愈将脉之分类简单化。
  近现代临床医生临证之时,关于迟数脉的掌握多宗邹丹源“迟数者,寒热之定准也”,认为迟脉,不论因于何气,皆主冷;脉数,不论因于何气,皆主热。而清代管玉衡著《诊脉三十二辨》中所云“迟,阴土也,乃阴盛阳亏之候,主脏寒;数,阳火也,为阳热太过之脉”,此论更是被断章取义后大行其道,以至于临床过程中往往出现辨证不准影响及临床疗效。
  临床上,脉之迟数所包含临证意义甚广。迟脉,可见于寒证、阳虚证、血瘀证、食积等证。人体外感寒邪,凝滞经脉,气血流行不利,脉之至数减少而见迟脉。冬季脑梗死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春、夏、秋季,盖因冬季经脉感寒,气血易致凝泣不通。
  气为阳,血属阴,气血相搏,成之曰脉。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后天损伤,人体阳气虚弱,一则难以温煦经脉中血,使之凝泣;二则不能推动经脉中血,使之循行减缓,故而脉见迟象。
  气为无形,血属有形。或外伤,或内疾导致人体出现瘀血,有形之血积滞于经脉之中,阻碍经脉运行,气血循行不畅,则会出现脉微大而迟。
  人得胃气而生,无胃气而死,而人之胃气又以降为和顺。人得胃气,阳明胃肠之腑通畅,则人体周身经脉通畅,脉象匀和。由于饮食失调,积于阳明胃肠之腑,胃气不和导致经脉不利,在积滞郁而化热之前,脉象可为迟滑之脉。
  数脉,可见于热证、阴虚证、亡血、表寒等证。数脉于临床多见于热证。人体感受外热,或邪热积聚于内,必影响及经脉,血得热而行流利,气得热则慓疾滑利,气血相搏,呈欲欲外越之势,至数增加以达泄热自稳,回归阴阳调和状态,脉象或浮数、或滑数、或洪数。
  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阴平阳秘。阴阳调和,无论水平高低,人体就会处于相对安全状态。由于外感入里化热,或饮食七情等因素伤及阴分,阴阳失调,出现阳分相对亢奋的阴虚有热状态,人体亦会出现脉之至数增加,泄余热自稳回归阴阳调和状态,只是此时回归的阴阳调和状态是一种相对低水平的调和状态。
  人体出现亡血之时,脉可呈现沉而微数之象。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一旦出现亡血,气随之损耗,人体进入气不能统摄、推动、温煦,血不能濡养的病理状态,气血相搏无力,唯有增加循环至数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的基本需求,从而出现脉微而数。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云:“脉浮而数者,可收汗,宜麻黄汤”,麻黄汤证出现脉浮而数,乃是由于人体感受表寒,阳卫之气与外来寒邪激烈交争,身体代谢显著加快,处于疾病向愈和入里化热的转折点,脉象不同于外感风热之邪的浮数或浮缓而数,当是浮紧而数之脉。
  如上所述,迟数之脉所主绝非仅仅寒热,一脉多病在临床上甚为常见,作为提纲脉,熟练掌握是学好脉诊技术的重要基础。
  由于人体的个体差异,四时、饮食、环境的影响,六部脏腑脉象的不同属性,以及不同疾病不同阶段的特点,临证时所采集到的脉象很少见到单纯脉象,往往兼见多种脉象,如何去伪取真,分清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合理遣方用药,需要结合望、闻、问诊及临床查体和各种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作者单位为河北以岭医院)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3150.html

相关推荐

中医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框架之上

中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框架之上的。因此,中医的特殊就突出表现在它的思维方法上。中医的思维方法主要有:意象思维、辨证思维、直觉与灵感、逻辑思维、系统思维等等...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224

动静相宜方为人体健康之本

世人皆云:“生命贵于运动。”可见运动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但过度运动也足以为害致病,即“劳大疫大”,故动静相宜方...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739

中药七情配伍与灌篮高手缘分指数

《灌篮高手》作为一部影响70、80,甚至90后成长的经典动画片,片中那些搞笑的人物和他们为理想而不懈努力的拼搏精神时不时还会从记忆深处调皮的跳出来,今天就让小编...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616

《黄帝内经》——中医思维之大成

中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框架之上的。因此,中医的特殊就突出表现在它的思维方法上。中医的思维方法主要有:意象思维、辨证思维、直觉与灵感、逻辑思维、系统思维等等...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648

针灸 浮沉定浅深 迟数定补泻

从事中医作业的中医师,都会对脉诊“浮沉辨表里,迟数辨寒热,举按辨真假”耳熟能详。笔者作为一名在基层作业的针灸医师,在多年的实践中,既领会...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258

浅析中药煎法之煎汤代水

煎汤代水是指将处方中的某些药物先行煎煮, 去渣取汁,再以此药汁作为溶媒煎煮其他药物的中 药煎法。煎汤代水在历代医籍中多有提及,张仲 景、叶天士、王旭高、费伯雄、...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455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