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水液代谢平衡,人体生命活动才能正常,一旦代谢失衡,就易导致“水”病。 水液在体内运行的方式 我们喝进去的水是如何在体内代谢运行的...
秘方方剂
2025-09-10
0
615
陶弘景认为仲景时期的两应该是汉代两分量的二分之一公元500年左右,出生于刘宋的陶弘景注解了《神农本草经》,成就斐然,在《本草经集注》的开篇,为了说明用药的方式方...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927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06
通过对古埃及和南美的木乃伊进行研究,科学家发现,癌症并非“自然的”,纯粹是“人造的”。现代生活方式的不合理、污染...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337
近日有从京城某大医院看病归来的患者,带回来一张中药处方,方乃千金苇茎汤。而方中之君药苇茎,却以芦根代之。看来有必要探讨一下芦根和苇茎的来源、功效和临床应用。 ...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30
郭淑云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肝胆疾病治疗及研究30余年。郭淑云从脾论治肝病,取效良好。笔者有幸作为师承学员,跟随郭淑云学习,现将其...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232
清代看病有森严的等级差别。清太医院,自吏目以上皆是医官,医士虽未入官,但学业已成,考试中试,亦可与吏目等一同供事。据清《太医院志》载:“顺治初年即屡...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436
3月13日中午,李艳结束半天的坐诊,匆匆吃了两口饭,从医院赶往父亲李济仁家中。父女俩约定,下午要改改论文,还要根据抗疫一线发来的病患照片研究如何用药。李济仁:国...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204
偏方名芍药甘草汤加味【食材】白芍、甘草各20克,伸筋草、木瓜、炮附子各10克,紫苏梗6克。【做法】将上述药材用水煎服或代茶饮均可。【外公问诊记】去年冬天的一个上...
秘方方剂
2025-09-10
0
107
现代意义上的展览会最早起源于欧洲,1937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医史文献展览会可谓是我国近代第一次医史展览会。 筹备经过 1936年,中华医学会为筹备第四次...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48
“我们相信中医,相信这里的老医生,所以有病总是到这里来看。”春城昆明,每周二、周四的下午和周六的上午,年近八旬的吴生元都会准时来到云南省...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85
古代膏方 特点是目的单纯,药味简单,可做为配药药对/基础药使用。 到了明清时代,有相似功效的药物精选并归为一类,如补血组、补心气组、滋肾阴组、活血化瘀组、健...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846
早就听说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出身五代中医世家,从事中医药工作已30多年,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有研究、有见解、有成果。在大健康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医药人才...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902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写道,七月的一天,烈日炎炎,贾府一行人去清虚观打醮看戏,在这样的酷暑之下,娇滴...
秘方方剂
2025-09-10
0
851
巢元方(约550~630年), 隋代京兆华阴(今属陕西省) 人,大业年间(605~618年),被 授予太医博士,后来擢升太医 令,对医学理论有着很深的造 诣,实...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26
中医治法丰富多彩,常用治法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正如《医学心悟》说“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
秘方方剂
2025-09-10
0
343
燥邪与湿热,本是一对矛盾,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吗?笔者观察,秋冬之际,中原地区此类患者并不鲜见。事实上,古人对此类病机错杂、矛盾的疾病已有认识。清代俞根初《...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89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求现代中医理论。然而,关于现代中医理论应当如何建立,以及应当建立起什么样的理论一直是国内外中医药同行所关注和...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29
春何以“蕲”为名,“蕲”在我国众多的字典里,仅一种解释,即县名,这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并不多见。自周代以后,...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84
黄元御(1705年~1758年)名玉璐,字元御,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县黄家辛戈村人,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曾任清室太医,被誉为“一代医宗&rdq...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25
众所周知,古代中医治病“医药不分家”,中医不仅坐堂问诊开方,中药炮制、调剂、配制膏丹丸散也是样样精通。近代许多名医也是先从小药工做起,逐...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217
古代中药美容偏方 莹肌如玉散 【来源】《普济方》 【组成】绿豆、楮实子、白及、白丁香、砂仁、升麻各15克,甘松Z1克,三赖子(山奈子)9克,皂角1...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57
在我国古代,先哲前贤非常重视卫生保健、中医药基本知识与理论体系的传播和教化。中医理论、中医实践的多样表达,主要体现在中医著述、医案、人际间的口口相传之中。后来逐...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910
一、喜伤心者以恐胜之 《徊溪医书》中记载:“某人新考上状元,告假返乡,途中突然病倒,请来一位名医诊视。医曰:‘疾不可为也,七日必死,可速...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93
“铃医”就是拿着串铃,游走在江湖上的民间医生,送医到家,送药上门,又叫走方医、草泽医。“铃医”游走江湖,正好与坐...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410
所谓人体代偿功能,亦称“代偿作用”,即通过加强某一器官或组织的功能以适应或补偿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需要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现象。 现代医学认为...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205
《伤寒论》虽博大精深,但非神秘难解,学习时要把握回归本源但不拘泥于本的原则。读懂伤寒之本,才能做好继承,发挥伤寒、创新伤寒才能做好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伤寒理论要充...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257
2015年12月27日下午2时33分,素为敬重的国医大师石仰山先生突然与世长辞,驾鹤西去!噩耗传来迅即遍转申城内外,大江南北,无不为之震惊和悲痛。适时我正从南京...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253
“引火归元”是从 《黄帝内经》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治疗思想延伸而来的一种治疗原则, 主要针对内伤疾病中属元...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986
在古代,“医生”一词,没有现在的医生之义,它是指在学医的学生。 据《新唐书》记载,唐朝武德年间(618年——6...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