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虚寒型胃痛 验案举例胃痛方

组成:党参30克、白术12克、高良姜10克、丁香6克(后下)、白蔻仁10克(后下)、海螵蛸15克、浙贝10克。功效:温中健脾、行气降逆。主治:虚寒型胃痛。症见上...

精品偏方 2025-09-09 0 120

痞满泄泻《伤寒论》经方案例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其辨证用药之法验之临床,常收卓效,现将笔者应用《伤寒论》经方取效案例介绍如下。痞满泄泻唐某,男,34岁,2010年9月12日初诊。...

精品偏方 2025-09-09 0 402

口含生姜可御寒

冬季,早上出行除了多加衣物和保护手肘等关键部位外,还可口含一块生姜,以增强身体御寒的能力。姜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的香辛调味料,也是亚洲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生姜...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143

温病急症 属伤寒还是温病

前不久,成都中医药大学海外中医微信群接到一位群友的短信求助,称一位80岁的患者因高热不解,住院治疗,希望得到群友的帮助。在马寿椿博士(西雅图)的带领下,分布在世...

精品偏方 2025-09-09 0 581

小儿恶寒高热中医针药

李某,女,3岁,2014年2月4日初诊。  代诉:自2月1日因穿戴过少玩耍而始有恶寒高热(体温39.4℃),其母以其感冒而自予感冒清热颗粒服用。至2月2日,热未...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134

《伤寒论》中“上二焦”辨析

“热入血室”最早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曰:“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370

寒露过后转凉 防秋燥防受凉宜补秋

寒露过后预示着天气转凉,此时节也是秋季到冬季的一个过渡时期。此时北方一些地区气温有时可降低到10℃左右,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树叶也逐渐变成红黄色,大街小巷,...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742

《伤寒论》太阳经辨证应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是中医学的灵魂。辨证思想来源于《内经》,但是真正的辨证论治则始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分为《伤...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858

发热首辨寒热 分清阴阳中医治方

•国医大师张学文在治疗发热的过程中,谨守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大法,悉心研究证候和病机的演变,总结出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辨口气、辨鼻气...

精品偏方 2025-09-09 0 622

秋冬天气寒冷防治感冒

秋冬,天气寒冷,是感冒的多发季节,有不少人认为感冒是因为受凉引起的,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感冒并非都是受凉所致,很多因素都可以诱发感冒。因此,...

精品偏方 2025-09-09 0 812

清气达痰丸治疗寒邪客于肺俞,郁热闭于上焦,肺气失之清润,致精液凝滞,而为痰为嗽,甚之痰气壅逆而喘急,或咽嗌不利,而烦咳或浊气痞结而不舒,或寒痰久伏而哮嗽,无论远年久日,一切有余痰火。清气达痰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清气达痰丸的秘方制作方法,清气达痰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寒邪客于肺俞,郁热闭于上焦,肺气失之清润,致精液凝滞,而为痰为嗽,甚之痰气壅逆而喘急,或咽嗌不利,而烦咳或浊气痞结而不舒,...

VIP秘方 2025-09-09 0 681

倒春寒食谱:香椿芽鸡蛋

前几日的倒春寒使有些地区的气温甚至降到零度以下。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小儿科门诊近日感冒、发烧的患儿较平时增加了一倍,每天的门诊量在300人次。两岁的明明前天和父母...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730

《伤寒论》热结膀胱证治

通过读经典、做临床,在理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书中热结膀胱的证治认识如下。热结膀胱即热结下焦、少腹“热结膀胱”出...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764

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 还能补筋骨

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刚刚到来,此时,天气转寒冷,开始降霜。霜降时节,各地会有一些趣味习俗,话说“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所以北方人讲...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978

大寒补钙润肺

20号是大寒,天气寒冷,加之时常有雾霾天,空气质量低,对呼吸系统影响大,还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等。营养专家提醒,由于冬天日照减少,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166

秋祛内寒有四法

秋高气爽,该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然而,许多老人此时却经常出现骨头缝凉飕飕的、关节冷痛、手脚冰凉、怕冷等症状,其实,这一类人都属于阳虚体质。中医认为&ldquo...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