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历史上兼通中医的皇帝

在我国古代帝王中,有不少与中医药结缘的,这对中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神农氏为普济众生,曾翻山越岭寻找草药,最后掌握了多种本草的药性,成为本草学的奠基人。“五帝”之一黄帝也热心医药,曾经与臣子岐伯、伯高等研讨中医药。
南北朝时简文帝(梁)萧纲对中医学精通,曾撰写《劝医论》,提示为医者要敢于吃苦才能做良医。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无治国之策却富有文学才华,而且兼通医药。在其倡导下,翰林学士韩保升挂衔兼职对《新修本草》校正增删,著成《重广英公本草》,对后世影响颇大。蜀亡降宋后,孟昶被封为秦国公,每遇群臣有病,他都亲自为其诊治。
宋代多个皇帝都懂医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得病,十分痛苦。太祖去探望他并亲自为他灼艾治病。赵光义感到很疼痛,叫了出来。太祖于是将热艾往自己身上灼烧,的确很痛,这样做可以分担弟弟的痛苦,赵光义感到十分感动。由此还形成一个成语“灼艾分痛”。宋太宗赵炅在登基称帝之前,在自己的封地里便非常留心医术方药。当时潭州人释洪蕴以医鸣人,赵炅闻讯,以皇太子身份拜释洪蕴为师,请他为己讲解方药知识。宋真宗赵恒在位24年,受到了宋太宗的直接教导,也有一定的医术。当时龙图阁大学士杜镐突得重病,宋真宗亲自“调药饮之”,说明了他对药物调制的熟悉程度。《宋史》记载:大臣王旦患病,他曾“御手调药,并以薯蓣粥为赐”,以调养身体,以利康复。宋仁宗赵祯也专研方剂,他在古方“甘桔汤”中加了荆芥、防风、连翘三味药,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徽宗赵佶主编了《圣济总录》一书,此书理法方药皆备,展现了他不同一般的医学水平,是我国唯一一部由帝王亲自执笔编撰的医著。
清代康熙皇帝不仅是一位开明的君主、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对中医很感兴趣。他重视医药保健,熟悉养生之道。据记载,《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身患疥疮两个多月,卧床不起,康熙知道后亲赐“六味地黄汤”,曹寅遵旨服药,疾病很快便痊愈了。同时,康熙嘱咐曹寅戒欲,赐方“土茯苓代茶饮”。土茯苓具有利湿、解毒、祛风的功效。两方同用,可谓标本兼顾,这足以表明康熙皇帝对医药的熟悉程度。(何清湖 葛晓舒 陈洪)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9322.html

相关推荐

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感咳嗽,常用的止咳中成药也就那么十来种。只要能够做到对证选药,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止嗽丸具有解...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172

慢性肾病伴发发热 中医辨证方药

慢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发发热,治疗较为棘手,而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方药,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案1朱某,男,...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1901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风采录

编者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至今已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7个县。普查队员们不畏工作艰难辛苦,将工作激情和感受通过咏赞百草、歌颂伙计、...

养生秘方 2025-10-25 0 1866

乳痈促进脓毒消散 中医外治方

外治方成脓期应及时切排引流,溃后除引流外,还应外敷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中药,以促进脓收病愈。郁乳期及早使用外治方,可促进脓毒消散。1.中成药外治方①金黄散:金黄散...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208

中医药治疗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不愈。其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溏稀,常伴有脓、血、黏液和阵发性腹痛。脾胃虚弱型:大便溏稀,肠鸣浮肿,饮...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116

全国名老中医治胃痛方

处方:柴胡6克,白芍、党参、 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各15克, 枳壳、黄芩、法半夏、鸡内金各10 克。加减:若疼痛较甚,加五灵脂 (包煎)、蒲黄(包煎)各12克...

精品偏方 2025-10-24 0 146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