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中医学五臭理论

“腐胜焦”是中医学五臭理论延伸出来的经典治法,因其晦隐于医书之中,常为医家忽视。“腐胜焦”,故以腐治焦,为临床辨治热病、消渴、血瘀等病证提供了新的思路。
何为腐
腐,败也,为腐烂、变质、腐朽之意。四气五味是中药核心的药性理论,除四气五味外,五臭也是辨识药性的重要内容。臭通嗅,指闻到的气味。关于五臭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记载,然后世多泥于四气五味,而于此途多忽之。《本草崇原·序》有“其气有臊焦香腥腐之五臭,其质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著为药性,开物成务,传于后世”的记载。腐即乃五臭之一,指腐败气味。《素问·金匮真言论》有“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臭腐”的记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五气凑五脏例》亦云“腐气入肾”,这些论述是鉴别腐药归经的重要内容。
气腐之药指散发腐朽、腐败气味的药物,如朽木、腐木、水蛭,及发酵过的药物,如豆豉、神曲。气腐之药,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等功效。《本草从新·药性总义》云“腐为水气所化”,因其性属水,故可制火清热。败血、恶露、瘀血多为秽浊之物,与气腐之药同气相求,故可疗之。如水蛭一味,《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水蛭解》载“为其气腐,其气味与瘀血相感召,不与新血相感召,故但破瘀血而不伤新血”。
何为焦
焦,因火烧而致也,故为烧焦、干燥之意。中医学典籍对于“焦”有着丰富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一书即有记载。《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臭焦”,焦亦为五臭之一,王冰诠之曰“凡气因火变,则为焦”(《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在中医学上焦可指气味及药品炮制程度,如经火烧焦后的焦煳气味及焦三仙等药品的炮制方法。焦亦可指代一种病证,《中医大辞典》称有“火热内结、津液受损”之征者可称为“焦证”。吴昆《医方考》亦记载,“腐胜焦”中的“焦”即为此意。
“腐胜焦”诠义
“腐胜焦”之论,虽肇始于《黄帝内经》,然明清始有明确论述。论述较早、较繁多者,为明代医家吴昆。吴昆《医方考》一书,6次提及“腐胜焦”治法,其论腐者,首推豆豉。
《医方考·伤寒门第二·栀子豉汤》云:“香豉气腐,能克制热势。所谓苦胜热,腐胜焦也。”其言栀子豉汤之所以除烦热,香豉“苦胜热,腐胜焦”的功效特点功不可没。《医方考·伤食门第二十九·淡豆豉》云“凡食煎炙面食,肥甘椒辣等物,令人焦烦消渴者,宜以淡豆豉一物煎汤主之。盖万物归于腐”。又曰“腐胜焦,淡豉原经盒造,而质已腐,则能腐化诸味矣,故称其良”。指出煎炙面食、肥甘椒辣等物是导致“焦证”的重要原因,可遵“腐胜焦”,用豆豉腐化诸味。《医方考·消渴门第三十五·淡豆豉》亦载“喜食肥甘焦炙,令人消渴者,此物宜用。盖以豆豉由于盒造,味苦而气腐,苦能胜热,腐能胜焦故耳”。火可致焦,亦能致燥,焦、燥皆可以腐胜之,吴昆又立“腐胜燥”之说。《医方考·五疸门第三十四·瓜蒂散》中有“瓜蒂苦而善涌,赤小豆平而解热,淡豆豉腐而胜燥,此古人之宣剂也”之记载,亦论豆豉也。
除豆豉外,神曲亦是发酵之品,属臭腐之药。《医方考·伤食门第二十九·保和丸》载:“神曲甘而腐,腐胜焦,故能化炮炙之腻。”腐属水,焦属火,若依《黄帝内经》所论,自五行推及,“腐胜焦”实水克火之意也。《医方考·消渴门第三十五·朽木汤》载:“热中、消中富贵人。盖以消渴之病,责之肥甘炮炙、嗜酒耽辛之所致也,非富贵人何以得之?朽木年深而质腐,腐者水之气,水足以制火,故腐足以胜焦。热中、消中皆焦证也,故此物主之。”诠释“腐胜焦”之内涵,同时也提出“焦证”概念。
吴昆举方言理,诠药释法,于“腐胜焦”之理,论之甚详,后世医家所论与其多有相似。如清代潘楫《医灯续焰·水病脉证第七十·附方》在栀子豉汤的诠释中,亦提及“香豉气腐,能克制热势,所谓苦胜热,腐胜焦也”。清代吴仪洛《成方切用·涌吐门·栀子豉汤》亦言:“淡豉苦能泄热,腐能胜焦。(肾气为腐,心气为焦。豉蒸窨而成,故为腐。)”
虫药多腐败之气,可疗焦证。《目经大成·攻阵·抵当汤》云“经曰咸走血,腐胜焦,水蛭、虻虫之咸腐,所以祛血瘀”。上文所指瘀血多为热邪致瘀,热邪内蕴,煎熬血液,血液凝结成的瘀血。张仲景有言:“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臭腐清热,味咸走血,虫药搜剔,故瘀热去。《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水蛭解》亦言水蛭气腐,同气相求,故能祛瘀,并指出“其味咸为水味,色黑为水色,气腐为水气,纯系水之精华生成,故最宜生用,甚忌火炙”,提倡水蛭生用。
纵观历代医家论述,“腐胜焦”实为五行相克理论中“水克火”之延伸。“腐胜焦”是基于五行体系大框架下,融合中药药性理论中的五臭及脏腑学说有关内容,对于五行治法“水制火”的另一种概括性表达。但这一治法在消渴、热病、血瘀等病证的治疗中确有一定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如现代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豆豉中的有效成分大豆异黄酮及苷元具有降血糖作用,为开发新药提供了参考。
“腐胜焦”之论及五臭理论隐于医书而不显,然细嚼玩味,颇有内涵。(姚鹏宇
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陶汉华传承工作室)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7636.html

相关推荐

阳气是动力 阳气不足的五款食疗方

阳气是生命的原动力,养生必先养阳气。以下是五脏阳气不足的五款食疗方:心阳不足桂枝甘草饮 桂枝10克,炙甘草6克,银杏3枚。将桂枝、甘草、银杏洗净,加水煎煮或用沸...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308

中成药辨证论治便秘

中医认为,便秘乃大肠传导失常,与脾、胃、肝、肾等脏腑密切相关。治疗原则以“通下”为主,但不能滥用下法,一泻了之。应当分清虚实,辨别寒热,...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898

缓解农村缺中医的燃眉之急

笔者书柜里收藏着一本15年前由原卫生部崔月犁老部长亲自签名赠送给笔者的书,名曰《中医沉思录》,是由崔月犁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于1997年8月出版的。书中汇集了李...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700

伏天用空调五注意

炎炎夏日,人们都喜欢在有空调的地方办公、学习、生活,许多人为了通风,还在空调房里开电扇,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空调腿病、腰背脊椎疼痛、胃痛、痛经等疾病,屡屡袭人。对此...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842

中医“脏躁”大枣甘麦汤

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隐,健忘疲惫,呵欠连天或失眠多梦,动不动就心烦易怒,焦虑不安或常常情绪低落,不由自主地想哭。如果你有这些表现,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你可能患上&...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75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