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中医补养脾胃

  胃病是三分治疗七分养,慢性胃肠疾病尤如是。天气凉,喝点生姜红糖茶;人较瘦,胃张力低,胃排空差,属脾虚,要健脾,煮点八宝粥喝,把黄芪、砂仁、神曲与乌鸡煮汤饮用,西医叫“优质蛋白易消化”。

  中医理论,听起来古奥,其实很多都与现代医学相通。如董建华教授是中医界第一批院士,他讲脾胃通降理论,认为胃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这跟胃肠动力学的胃肠道移行性复合运动是一个道理。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四大基石: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心理平衡。实际上,在养生方面,中医学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黄帝内经》讲“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运动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说得多么好啊!中医的养生之道,归纳为四句话:一是顺其自然,二是形神兼养,三是动静结合,四是审因施养。

  中医养生方法有很多,如神养、行养(打太极拳等)、气养(健身气功)、形养;食养、药养、术养等。养生还要因人而异,补药不能乱用,不是张三吃红参你就吃,李四吃虫草你也吃,而要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类型调补。

  中医进补,类似木桶原理,一块板低了,水面就低了,桶里的水就少了。所以,进补不应什么都补,而是缺什么补什么。

  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不要轻易进补,中老年后由于身体不合适,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补。养生首先重休闲、锻炼。中药进补要缓补,一般都以丸药或膏滋方缓慢进步。要按季节补,因人而异,冬令主收藏,缓补之后,来年春夏能有一个很好的机体功能;不要随便大剂量进补,以免化火、伤阴等,导致副作用。

  此外,为官、为商者的养生,重在修心,要点是一个“静”字,沉下心来。人到中年,见闻广博,阅历渐丰,欲望也多,所以修心养德、心境平和、心理平衡很重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世事是身心健康之本。

  中医治疗慢性病就是一个状态的把握与调整,即辨证论治,各种症状组合到一块就是证候,判断为某种状态就是辨证,有单纯的证也有复合的证。如,某甲说我经常餐前胃痛,容易饿,嘴里特别苦,中医诊断是胃热;某乙说胃胀、嗳气,认为是气滞;还有人表现为手脚凉,腹部受凉就痛,虚寒。中医就是针对不同的状况采用对应的中成药或汤药治疗,强调个体化。养生也如是。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63147.html

相关推荐

胃病患者别用四类药

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等。胃病患者平日应避免服用下列四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钠、索米痛片等。这类药物退热效果较好,但对胃黏膜有较强的...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99

浅析《疡科心得集》中乳痈的辨治思想

乳痈是指发生于哺乳期女性乳房部的一种化脓性的阳证疮疡,一般多于哺乳期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出现局部肿块、红肿热痛,部分患者可合并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恶寒等,...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37

暑热“入侵”夏季消暑健脾食疗

天气逐渐变热,在太阳下多呆十几分钟就能感觉浑身出汗,头昏脑涨。这不仅让人掉了胃口,还可能让暑热“入侵”身体,导致不适。想要消暑清热又怕冰...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84

书中锦句(七)

我由冬的残梦里惊醒,春正吻着我的睡靥低吟!晨曦照上了纱窗,望见往日令我醺醉的朝霞,我想让丹彩的云流,再认认我当年的颜色。披上那件绣着蛱蝶的衣裳,姗姗地走到尖网封...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84

助胃丸治疗助胃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助胃丸的秘方制作方法,助胃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助胃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1两,神曲...

VIP秘方 2025-09-10 0 54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