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中医补养脾胃

  胃病是三分治疗七分养,慢性胃肠疾病尤如是。天气凉,喝点生姜红糖茶;人较瘦,胃张力低,胃排空差,属脾虚,要健脾,煮点八宝粥喝,把黄芪、砂仁、神曲与乌鸡煮汤饮用,西医叫“优质蛋白易消化”。

  中医理论,听起来古奥,其实很多都与现代医学相通。如董建华教授是中医界第一批院士,他讲脾胃通降理论,认为胃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这跟胃肠动力学的胃肠道移行性复合运动是一个道理。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四大基石: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心理平衡。实际上,在养生方面,中医学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黄帝内经》讲“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运动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说得多么好啊!中医的养生之道,归纳为四句话:一是顺其自然,二是形神兼养,三是动静结合,四是审因施养。

  中医养生方法有很多,如神养、行养(打太极拳等)、气养(健身气功)、形养;食养、药养、术养等。养生还要因人而异,补药不能乱用,不是张三吃红参你就吃,李四吃虫草你也吃,而要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类型调补。

  中医进补,类似木桶原理,一块板低了,水面就低了,桶里的水就少了。所以,进补不应什么都补,而是缺什么补什么。

  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不要轻易进补,中老年后由于身体不合适,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补。养生首先重休闲、锻炼。中药进补要缓补,一般都以丸药或膏滋方缓慢进步。要按季节补,因人而异,冬令主收藏,缓补之后,来年春夏能有一个很好的机体功能;不要随便大剂量进补,以免化火、伤阴等,导致副作用。

  此外,为官、为商者的养生,重在修心,要点是一个“静”字,沉下心来。人到中年,见闻广博,阅历渐丰,欲望也多,所以修心养德、心境平和、心理平衡很重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世事是身心健康之本。

  中医治疗慢性病就是一个状态的把握与调整,即辨证论治,各种症状组合到一块就是证候,判断为某种状态就是辨证,有单纯的证也有复合的证。如,某甲说我经常餐前胃痛,容易饿,嘴里特别苦,中医诊断是胃热;某乙说胃胀、嗳气,认为是气滞;还有人表现为手脚凉,腹部受凉就痛,虚寒。中医就是针对不同的状况采用对应的中成药或汤药治疗,强调个体化。养生也如是。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63147.html

相关推荐

老年性痴呆中医药治疗或有优势

●2010年全球有3560万痴呆患者,预计2050年将超过1.15亿。其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约占痴呆病例的60%~70%。中国现已成...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328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61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4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5

冬瓜外治敷贴痈疽无 养胃生津治胀满

利便止渴消热毒,心火脾火皆能除。养胃生津治胀满,外治敷贴痈疽无。冬瓜不仅价廉,也是很多人家中常备的蔬菜,其利水功效被常人所熟知,然而冬瓜的功效远不止利水。治疗腹...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9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