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脾主四季”中的“季”按季节来理解

《黄帝内经》重在说理,其论述的医理指导中医临床一直延用至今。随着历史文化的演变,后世医家对部分《内经》原文的理解有些片面,“毫厘千里”之差局限了我们的中医思维,影响了临床疗效。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张德英教授问道岐黄、发明古意,从字句之间理解《内经》,将岐黄思想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之中,兹举“脾主四季”一例来说明。   “脾主四季”源于后世对《黄帝内经》的理解,在《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说:“脾者,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之,不得独主于时也”,这里“季”作季节讲,脾所主之日位于四季之末。《说文解字》中对“季”的解释有:“①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②末,如明季(明代末年)、季军(运动竞赛中的第三名);③一年的四分之一,如季度、季风;④一段时间,如季节、季候;⑤姓。”张老师结合《内经》原文及《说文解字》分析认为“季”当取“末”之意,而非“一段时间”之意。《素问·太阴阳明论》讲脾不独主于时,各以十八日寄之,是寄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日,此十八日是季节由冬到春、由夏到秋的转化时间,是阴阳相互转化的过程,故“脾主四季”是“脾主四季之末”。人与天地相参,在天有四时,在人有四肢,人的四肢之末亦是阴阳转换之所,“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素问·厥论》中“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是在论述阴阳与手足的关系,而在《灵枢·经脉》则清楚地说明了十二经交接规律:肺手太阴经与大肠手阳明经在手大指次指之端相交接、胃足阳明之脉与脾足太阴之脉在足大趾端相交接、心手少阴之脉与小肠手太阳之脉在手小指之端相交接、膀胱足太阳之脉与肾足少阴之脉在足小趾之端相交接、心包手厥阴之脉与三焦手少阳之脉在手小指次指之端相交接、胆足少阳之脉与肝足厥阴之脉在足大趾相交接。故而张德英教授认为,“脾主四季”中的“季”按季节来理解,并在大量临床实践中确实得到了验证。   医案   马某,男,51岁。主诉:手部自腕以下紫红、轻度麻木,兼见烦闷、头蒙、胃脘不适症状。   处方:瓜蒌15克,薤白10克,生麦芽10克,地龙3克,土鳖虫5克,清半夏10克,佛手6克,黄芩8克,竹茹13克,石菖蒲10克,桔梗10克,苏子10克,枳实15克,厚朴10克。服药4周后,诸证皆消(医案摘自张德英《痰证论》)。   按:该病案中患者烦闷、胃脘不适系痰浊阻滞于中土所致,“脾主四末”,脾为痰浊所困在马某身上表现为双手紫胀与麻木多因“怪病多痰”。张德英教授用一系列化痰药,兼以理气通络之品,又有佛手清香理气引药达病所,巧方得以除疴疾。   “季”是末端的意思,在中医哲学里有阴盛转阳、阳盛转阴的观点,末端就隐含着“转化”的结果。人体中除阴经与阳经外还存在一个阴阳分明且需要阴阳转换的系统——动静脉系统,动静脉系统几乎遍布全身,那么脾的转化功能是不是仅局限于四末呢?《说文解字》中讲“季”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申为“最小的”。“最小的”“末端”“转化功能”使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了人体中直接连接动脉与静脉的结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管径最细、分布最广的血管,它们分支并相互吻合成网,除软骨、角膜、毛发和牙釉质外遍布全身,这就是“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毛细血管管壁薄,管壁通透性强,管内血液流速慢,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动脉血流入毛细血管进行营养物质、排泄废物的交换后流入静脉血,而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最终是来源于胃,这就是“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王俞铧 王振安)

来源:中国中医报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62581.html

相关推荐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59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3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4

中药验方治骨髓瘤腹胀腹痛

临床上常遇到虚实夹杂的病人,分清虚实是辨证的关键一步,否则犯下虚虚实实之戒,不但无功,反而加重病情。  2010年12月笔者接诊一患者,女,51岁,患多发性骨髓...

秘方方剂 2025-10-26 0 2076

防治痱子 中药内服外洗

痱子又称“汗疹”,多由于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致使汗管扩张、破裂及细菌繁殖而形成。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对预防痱子都有较好效...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24

治足跟痛 中药鞋垫制方

具体方法:取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倍),共捣成粗末,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72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