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阴疽良方阳和汤

  阴疽之表现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其形成多由于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常伴有全身虚寒证。临床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疖肿形成之后,大剂量应用清热解毒之品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可使疖肿转化为阴疽。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专为阴疽而设。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之品滥用的今天,更显其功效卓著。

  患者,李某,男,70岁。于2006年7月就诊。

  自述20天前右侧面颊出现黄豆大小硬结,压之疼痛,并有红肿。在社区医院按“疖肿”给予青霉素980万单位,甲硝唑250毫升静脉点滴,7天后疖肿红肿消失,但硬结扩大如花生米,压之仍有疼痛。于是将青霉素换为头孢哌酮,继续输至第18天,硬结仍如花生米大,颜色暗淡,并出现纳呆,便溏等,患者不能耐受。刻诊:疖肿如花生米大,边界清楚,压之疼痛,颜色暗淡,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辨证为阳虚血弱,寒凝痰滞。治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处方:熟地30克,麻黄15克,鹿角胶12克(烊化),白芥子30克,肉桂12克,生甘草12克,炮姜15克,砂仁15克,黑附子30克(与生姜45克一起先煎),7剂。每剂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分3次服。7剂服完,疖肿缩小如黄豆大,纳呆腹胀好转,不再便溏。效不更方,续服7剂,疖肿消失。为巩固疗效服至18剂。告愈。

  按:《成方便读》言阳和汤:“夫痈疽流注之属于阴寒者,人皆知用温散之法矣。然痰凝血滞之症,若正气充足者,自可运行无阻,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其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病因于血分者,仍必从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补阴血之药为君,恐草木无情,力难充足,又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以赞助之。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温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熟地、鹿角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去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营,麻黄达卫,共成解散之勋,以宣熟地、鹿角胶之滞;甘草不特协和诸药,且赖其为九土之精英,百毒遇上则化耳。”王洪绪自言:“阴疽治法,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本案患者,年已七旬,阳气虚弱,气血不足,加之大剂量抗生素长期应用,初则有效,久则更伤阳气,以致气血虚处,痰凝为患,病情迁延不愈。加黑附子旨在加强温阳化气之作用,加砂仁意在理胃祛湿,暖肾纳气。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9360.html

相关推荐

祛痰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探析

痰为机体的病理产物, 随气升降, 流窜全身, 停 滞于脏腑、 经脉、 肢体为病。 祛痰剂是为痰证而设, 依据痰的性质不同, 分为清热化痰剂、 温化寒痰剂、 润燥...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280

汗疱疹:渗湿清热止痒洗方

汗疱疹是春秋季最常见的皮肤病,多发于双手掌或手指侧面,初起为米粒至粟粒大小的水疱,呈半球形,疱壁较厚,稍高出皮肤表面,有分散或密集出现,肤色发红,手部多汗,自觉...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353

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

最近天气渐渐变凉了,早晚温差很大,有些人开始感冒。一谈到秋天的感冒,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会想起“秋燥”这个词,其实,一年四季的感冒,大抵...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1854

盐加牛奶:去黑头美容方

1、最好用没有用过的食盐,可以在刚开封时用小瓶单独装起来;  2、每次用4~5滴牛奶兑盐,在盐半溶解状态下开始用来按摩;  3、由于此时的盐未完全溶解仍有颗粒,...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592

含杏仁丸治疗口舌生疮。含杏仁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含杏仁丸的秘方制作方法,含杏仁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口舌生疮。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含杏仁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杏仁1两(汤浸、去...

VIP秘方 2025-10-29 0 2378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