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医治效果好 李志鸿提出临床医治黄褐斑中要选用中医归纳疗法,联合中药面膜、穴道按摩、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提高临床效果。《外科证治全书·面部证治》中提到,“面尘,面色如污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或起巨细黑斑与面肤相平。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外用玉容散,每日迟早蘸以洗面。内宜疏胆兼清肺,加味归脾汤送六味地黄汤主之”。学习前人医治黄褐斑外治方,临证时在辨证论治根底上,恰当选用白茯苓、白芷、白僵蚕、白附子、白蒺藜、白蔹等白色药物与当归、川芎、益母草、桃仁、丹参等养血活血药外用,可使药物走表而达肌肤,改进面部皮肤代谢,促使面部色素逐步散失。 李志鸿指出,在医治面子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时,除了一般药物医治外,还应留意食物对皮肤色素的影响。有些食物含有很多的维生素C,对黄褐斑的医治起必定辅佐效果,如柠檬、西红柿、猕猴桃等。而有些食物具有光敏性,会添加紫外线的吸收,如灰菜、木耳、香菇、香菜等,关于皮损有炎症反响的患者应尤为留意。 医案 孙某,女,42岁。2年前因曝晒后于面子部呈现对称性褐色斑片,病况夏重冬轻。测验多种疗法均无显着好转。就诊症见:面子部两颊、额部淡褐色斑片、对称散布、呈蝴蝶状,面部枯燥,伴有少数脱屑、略痒,月经量少,偶有痛经,急躁易怒,夜寐不安,大便略干,舌质紫暗,苔薄,脉沉弱。中医确诊:肝血缺乏,血虚致瘀,生风化燥,上袭面子,失于润养。医治以养血活血,祛风润燥。处方:茯苓15g,桂枝15g,当归12g,白芍15g,红花6g,桃仁10g,川芎10g,白芷10g,牡丹皮10g,川牛膝15g,赤芍15g,柴胡15g,桔梗10g,炙甘草6g,僵蚕10g。经期后迟早饭后30分钟温服。 二诊时,患者面部已不痒。继服本方,同时外用本院克己的面膜1号,用蜂蜜调匀后涂敷于患处辅佐医治。 三诊时,患者右面颊部斑片色彩变淡,但仍有畏寒,无汗,皮肤枯燥。在前方根底上加麻黄5g,白芥子、玫瑰花各15g。 四诊时,部分褐斑衰退,皮肤脱屑。继服前方加白附子10g。 五诊时,患者病况持续好转,诸症已经显着减轻。 李志鸿指出,肝主藏血,阴血充盛,本脏得养,肝阳潜藏,不致亢盛。本例患者肝血缺乏,肝阳偏亢,病久生瘀,面子失养,遂成黄斑。辨证脏腑应在于“肝”,病位则在于“血”,病性责之于“虚”“瘀”。因此在医治上以《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合《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为根底方加减变化,桂枝茯苓丸可养血和营,温通血脉,行瘀散滞;血府逐瘀汤为治血瘀诸症之祖,其义合桃红四物汤、四逆散之药味,既养血活血,又行气散结,其间桔梗、牛膝,一上一下,行一身之血瘀之证,上可消黄褐之斑片,下可解月经之疾患,中可调诸脏之偏颇,补益而不过滞涩,祛瘀又不伤阴血,血虚可补,血瘀可祛,新血可生。又因孙女士面子部枯燥、脱屑、瘙痒,为风之地点,故辅以僵蚕、白芷、白附子等祛风之品,一可行祛痒之效,二可防血虚生风之势。(张锐 衣晓峰 郑文韬)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