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小儿肠痉挛腹痛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小儿肠痉挛又称肠痉挛腹痛、痉挛性肠绞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机能性腹痛。其临床表现为健康的小儿突然发生以脐周为主的阵发性、间歇性腹痛,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严重者可就地翻滚。经反复发作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腹痛可不再出现。个别患儿腹痛反复发作,可迁延数日。在腹痛时观察腹部,多见肚子鼓起,但用手触之感觉柔软,没有固定压痛点,也没有包块。腹痛常在排便或排气后自然缓解或消失,腹痛间歇期间又找不到异常的体征,这是本病的主要特点。该病婴儿至学龄儿童均可发生,以婴儿期最多见。西医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

  小儿肠痉挛腹痛属中医的“肠气病”、“肠痛”、“盘肠气”范畴。由于气候变化,护理不当,使小儿脐腹部为风冷寒气侵袭,寒主收引,寒邪凝结肠间则气滞,阻止经络不通,气血壅阻不行,则突发腹部剧烈绞痛;又因小儿为稚阳稚阴之体,脾常不足,如乳食不节、暴食过度,壅滞肠中致中焦气机受阻,郁而不通,升降失职,传导失司而发为本病。

  该病治宜消食导滞、理气止痛为原则。治疗可取足三里、承山、神阙。

  患儿由家长抱好,并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术者用拇指指腹(要求一按一放、动作和缓、力度轻柔)分别于患儿足三里、承山穴处按压,每穴5分钟。接着术者将掌心放于患儿神阙穴施加一定的压力,以神阙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左右,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左右,要求动作和缓,力度适中,按摩的时候手掌带动脐周围的皮下组织,达到腹部微有热感、无明显不适为宜,按摩范围可以由神阙穴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通经活络、疏风化湿的作用。承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按压之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肠痉挛。神阙穴位居脐中,为先天元神出入之道,是神气聚集的场所,不仅是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的“反应点”,也是接受刺激并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的“刺激点”。在按压足三里、承山起到调肠消食、理气行滞功效基础上,再于神阙穴处顺时针及逆时针按摩善后,三穴位相配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患儿解除疾苦。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6192.html

相关推荐

补虚正气粥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工艺】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953

气虚不能敛汗 是气的防御固摄功能减退

手术后出汗过多,西医认为是手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出汗、怕冷、怕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气虚不摄、阴虚血热、瘀血发热等原因造成。 气虚不能敛汗,是...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272

立冬食疗养生

俗语说“立冬不吃饺,冻坏两只耳。”每逢立冬,北方的家家户户都要吃好吃的南瓜馅饺子。人们很看中二十四节气,“节”者...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333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5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