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即经行或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先后不定者,称月经先后无定期。本病属于中医学“月经不调”范畴。

  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主要由于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血热则流行散溢,以致月经提前而至。

  月经后期有实有虚。实者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致使经期延后;虚者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责之于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本病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辨证分型

  气虚:经期多提前,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血虚:经期多错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少,脉细弱。

  肾虚:经期或前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骶酸痛;舌淡苔薄,脉沉细。

  气郁:经行不畅,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腹胀痛,喜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血热: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经质黏稠,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者为虚热证。

  血寒:经期错后,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苔白,脉沉紧。

  治疗

  基本治疗

  [治则]
和血调经。

  [处方]
关元、血海、三阴交。

  [加减]
气虚加足三里、脾俞;血虚加脾俞、膈俞;肾虚加肾俞、太溪;气郁加太冲、期门;血热加行间、地机;血寒加灸归来、命门。

  [操作]

诸穴以常规操作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气虚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于月经来潮前5~7日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起针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

  其他疗法

  1.耳针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操作]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也可锨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一次。

  2.皮肤针

  [取穴]

取脊柱两侧、下腹部、带脉区、小腿内侧、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操作]
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3.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肾俞、三阴交、血海、肝肾、足三里、关元。

  [操作]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
10次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神阙穴微波辐射法治肾阳虚月经不调技术

  [取穴]

神阙。

  [操作]

患者取平卧或坐位,暴露脐部,患者自己手持理疗辐射器垂直距离神阙穴1~2厘米。按理疗启动键,根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调节治疗功率,直到病人感觉最舒适为止。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摘自《农村实用针灸技术》)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2808.html

相关推荐

恶寒重症 壮阳散寒活血通络治之

贾某某,女,46岁,工人。1977年7月19日初诊。  患者于1972年冬季因人工流产时受凉,时感恶寒,背冷尤甚。自服银翘丸,数日未愈,日趋加重,后虽经医调治,...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82

针刺双侧天宗穴治疗肩周炎

【穴性特点】  天宗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穴。天,指上部;宗,指本,含有中心的意思。  天宗穴位于肩胛骨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患者取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天...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799

斑秃介绍两种外治法

斑秃是指头皮部毛发突然发生斑状脱落的病症,中医学称为“头风”,俗称“鬼剃头”,多因劳累过度,精神紧张,思虑烦恼造...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3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