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流产元气大虚 病案方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气虚血瘀者,当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其成因者,一则素体元气不足,常见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之患者,气虚无力,推动血液流行而成气虚血瘀之证。二则劳役努伤,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元气难以流通,血瘀日久,气虚益甚,血瘀日锢。三是常先起于气滞血瘀或络伤出血性患者,气随血脱,加之瘀血未尽,形成气虚血瘀之证。余临症数十年,对气虚血瘀之证,常大补其气,使元气得复,兼以祛瘀,则可气旺血行,积瘀渐去,正气复来而康复有望。
  病案举隅
  病案一
  张某,女,36岁。2015年1月3日初诊。诉半月前行药物流产,至今血下淋漓,伴有紫黑块,B超提示,宫内少量残留物,因其惧清宫而求诊于中医治疗。现见面色苍白,贫血貌,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六脉沉细。此实乃流产所伤,元气大虚,而瘀血尚未化尽,余思良久,立方以《傅青主女科》理气散瘀汤为治。

方药:党参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炮姜炭5克,丹皮6克,茯苓9克,红花3克。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时可见出血渐停,精神好转,饮食尚可,偶有淡红血下,切脉细弱,此乃瘀血已去,气血不足之象,方宗十全大补汤加阿胶9克。5剂,水煎服,日1剂,以气血双补。并瞩其加强营养,饮食调理,体渐康复。
  《傅青主女科》云:“已小产而血大崩,宜散其瘀,而不可重伤其气……故必补气以生血,新血生而瘀血自散矣。”方用党参、黄芪以补气,气旺则血可摄也,气旺则瘀可去也,当归、丹皮以生血,血旺则瘀难留,少许红花、姜炭以活血,血活则瘀去,加茯苓以利水,实为气虚血瘀证所设。
  病案二
  邓某,女,41岁。2016年7月28日初诊。自诉少腹疼痛,腰酸10余日,曾服活血化瘀中药10数剂,月经尚正常,带下量多清稀色白,腹痛时重时轻,观其消瘦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此实乃气虚血瘀之侯,立方以四君子汤加减:党参30克,焦白术18克,茯苓12克,炒苡仁12克,丹参12克,元胡10克,生黄芪30克,王不留12克,香附6克,木香6克,炒山药18克,甘草3克。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时诉腹部稍感不适,带下减缓,饮食尚可,B超复查,未见包块,病已愈,嘱其服补中益气丸3盒,早晚各1丸,以善其后。
  此例患者腹痛兼包块,实乃气虚血行不畅,水湿痰瘀聚积而成包块,方以大剂补气,气旺则血行水湿通利,包块何患之有,况补气者必以健脾,脾健则气健,水液代谢有度。后以补中益气丸以图益气升清降浊,而病无所虑。(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2087.html

相关推荐

家常小病 试试药茶治疗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古书中的一句话。其实,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药物,早在古代就已被充分运用了。如今,市...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2146

“寒温统一”治热病危急症

寒温分离有误区  待到温病学术大发展,在热病临床大放异彩,后之学者,又只知有温病,不知有伤寒,再一次走进了偏见的胡同,并越走越远。把温病独立成门派,造成割裂寒温...

秘方方剂 2025-10-31 0 2596

益气温阳中成药治疗变应性鼻炎

两组各60例。治疗组肾阳虚轻证用肾气丸(《金匮要略》方,含干地黄、山茱萸、山药、附子、桂枝等);重证用十全大补丸(含上方成分,加鹿茸、五味子。均用10克,每天3...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84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