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辨证施治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利”、“久泄”、“久痢”范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疾病。起病大多缓慢,有腹泻腹痛、逐渐加重,便血和脓血便的症状,可伴有乏力、纳差、消瘦等,严重者有发热、多汗、便血、进行性消瘦等表现,诸症中尤以腹泻多见。西医对于本病尚无特效的方法,而中医辨证施治的效果良好。兹将临床经验及体会浅谈于下,与同道交流。

  湿热困脾型

  多因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或因湿热困脾,损伤脾胃所致。常见症状有腹痛,脓血样便,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燥湿健脾,常用葛根黄岑黄连汤或白头翁汤。二者均为治疗湿热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的常用方,均具清热化湿之功,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若伴有气虚而见腹部胀痛、纳呆消瘦较甚者,可服用香砂六君子丸,以取益气健胃、止痛化湿之功。

  脾胃虚弱型

  脾胃乃后天之本,主腐熟、运化水谷。若后天受损,脾胃阳虚,水谷不化,水湿停积,下注大肠,以至大肠出现充血、水肿、溃疡。常见症状有溏泄,反复发作,食欲不振,腹痛肠鸣,腹胀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多,大便常挟有黏冻和少量脓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缓。

  治当补中健脾,和胃止泻,参苓白术散主之。若久病不愈,中气下陷,久泄不止,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若脾胃虚衰,内有寒邪出现腹部冷痛、肢冷泄泻,采用桂枝人参汤加减,以温中散寒,夹湿者合平胃散,夹热者合香莲丸,阴寒内盛合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

  脾肾阳虚型

  脾主运化,肾为胃关,若腹泻日久失治,损伤脾阳,下关不固而形成脾肾阳虚泄泻。常见症状有肠鸣腹泻,久泻不愈,腹泻常发于黎明前,泄后痛减,形寒肢冷,少食肢倦,面色白,腰膝冷痛,舌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当温暖脾肾,固涩止泻,宜用四神丸,或合附桂八味丸治之。温肾之目的是取其暖脾助水谷之运化。若久病气血亏虚,出现精神倦怠,四肢乏力,心悸,头晕之症,应合十全大补丸以培补气血。

  肝脾不和型

  本型多因为精神刺激或情绪紧张或郁怒伤肝,或者肝旺克脾所致。常见症候有胸满痞闷,嗳气少食,受情绪影响即肠鸣腹泻,泻后腹痛,舌苔淡白,脉弦。

  治宜疏肝解郁,调和脾胃,术芍散为常用药,主要功效是疏肝补脾,燥湿健胃,补中寓疏,泻肝补脾,调和气机,则痛泻可止。

  寒热错杂型

  寒热错杂型多由感受寒热之邪,交织肠胃,肠胃功能失调所致。常见症状有腹泻,黏液血便,腹部隐痛,遇冷痛泻则甚,口苦少食,舌淡苔白腻,脉沉数或弦滑。

  治宜清热散寒,方用四逆散加当归;若病邪内陷,脏腑功能失调,则气血紊乱而成为寒热夹杂、虚实相兼之病机,可呈现各种寒热错杂之现象,应予以乌梅丸,以取寒热并用、邪正兼顾、涩肠止泻之效。

  血瘀肠络型

  多因寒热湿滞蕴结肠络,日久导致血瘀络伤,即所谓“久病必有瘀”。常见症状有少腹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甚痛,泄泻不爽,有虚急之感,面色晦滞,舌边有紫斑或暗红,脉弦细或细涩。

  治宜活血化瘀,清热通络,不仅行血分瘀阻,且能解气分之郁结,使血络畅通,祛瘀生新,瘀去气行而收效。(熊世升)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9611.html

相关推荐

乳腺增生外治有招

药物:天麻适量。取穴:神阙穴(肚脐)。方法:将买来成块的天麻打成粉,每次取适量的天麻粉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点评:天麻...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234

用公鸡肠饼治多例小儿遗尿均有特效

配方及用法:用公鸡肠一具,剪开洗净焙干,碾碎与250克面粉和成面团,加油盐,烙成小薄饼,一顿或几顿食完。可治小儿遗尿,老人尿频、多尿等症。  百姓验证:新疆伊宁...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359

自拟方治流产后宫内残留

组成及用法:党参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30克,川芎10克,炙龟板30克,怀牛膝15克,王不留行15克,玄参15克,麦冬10克。上方水煎400毫升,分2次早晚...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467

慢性肾病伴发发热 中医辨证方药

慢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发发热,治疗较为棘手,而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方药,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案1朱某,男,...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190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