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主治溃疡性直肠炎 肠健平方



张东岳,男,1930年生,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教授、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63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后师从河南名医司万清老中医,50年来一直从事肛肠病的防治工作,对常见大肠肛门疾病,如痔疮、肛瘘、肛裂、脱肛、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肛门直肠性传播疾病、便秘等的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博采众长,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学术思想,讲究创面损伤小,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好的理念。如运用“开窗留桥法”治疗复杂性肛瘘、“三联法”治疗直肠脱垂等疑难病症,效果显著。


组成:党参20克,焦白术20克,茯苓 15 克,薏苡仁30克,白扁豆30克,陈皮12克,乌药10克,砂仁 15克,山药30克,桔梗12克,莲子肉30克,马齿苋30克,五味子15克,甘草6克。


功能:健脾补气,和胃渗湿。


主治:溃疡性直肠炎发病初期,属脾胃夹湿证。症见大便带血,带有脓血黏液,每天 4~5 次,大便成形,时发上腹隐痛,肛门下坠,始终有便意感,无畏寒,精神差,懒言乏力,舌淡胖,边有齿痕,脉弱。肛门镜检查,直肠黏膜水肿、充血,有散在浅表性糜烂,指套染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个月为一疗程。


方解:因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症状,故临床分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脏毒等范畴。脾虚湿盛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湿邪困脾,运化失常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湿盛则濡泄。”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滞血瘀,腐败化为脓血。本病初起以脾虚夹湿为主,治则健脾化湿补气,和胃渗湿为原则。


本方是由《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之参苓白术散加减,所治证候为脾虚湿盛,脾胃气虚,运化不健,湿浊中阻。人参、白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莲子肉、山药等能健脾祛湿,涩肠止泻;加用乌药、马齿苋、五味子三味,以加强健脾化湿、止泄之功。乌药顺气开郁,驱寒止痛;马齿苋性味酸寒,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擅治热痢脓血;五味子养五脏,暖水脏,补元气,生津液,润肺,补脾止泻痢。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以健脾补气,和胃渗湿治肠炎。


加减运用:湿热蕴结大肠,损伤脉络或久病入络,大肠气机不畅,气血瘀滞,化为脓血,致疾病缠绵,久不能愈。症见腹痛腹胀,嗳气食少,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脉弦涩。宜活血化瘀,行滞除胀,可添加当归12克,桃仁12克,丹参30克,赤芍12克,滑石30克,厚朴15克,肉豆蔻15克,木通10克,淡竹叶12克,杏仁12克。平时可服用固肠止泻丸或参苓白术散以巩固治疗,提高疗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潘慧整理)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8282.html

相关推荐

家常小病 试试药茶治疗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古书中的一句话。其实,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药物,早在古代就已被充分运用了。如今,市...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2146

进补可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存在非化脓性炎症,多个器官可受累,临床常有发热、乏力、肌肉及关节疼痛和各器官受损害所引起的相应表现。药...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1461

“寒温统一”治热病危急症

寒温分离有误区  待到温病学术大发展,在热病临床大放异彩,后之学者,又只知有温病,不知有伤寒,再一次走进了偏见的胡同,并越走越远。把温病独立成门派,造成割裂寒温...

秘方方剂 2025-10-31 0 2596

益气温阳中成药治疗变应性鼻炎

两组各60例。治疗组肾阳虚轻证用肾气丸(《金匮要略》方,含干地黄、山茱萸、山药、附子、桂枝等);重证用十全大补丸(含上方成分,加鹿茸、五味子。均用10克,每天3...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84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