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
表2 各组患者各评价时间点的NPQ、Mc Gill评分 (?±s)
表3 各个时点3组患者NPQ评分、Mc Gill评分两两比较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 检验水平α=0.05。计数资料以构成比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对同一观察对象的同一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进行多次测量,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若不满足协方差矩阵和球型检验条件, 采用Greenhouse-Geisser (G-G) 模型, 各个观察时点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 1.各组患者各观察时点的NPQ、Mc Gill评分比较见表2-表3。各组患者各时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提示3种针刺疗法对颈椎病颈痛均有确切疗效;进一步两两比较表明, 浅刺针法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 (P<0.01) , 而常规穴位浅刺组的近期疗效与常规针刺组相当, 其随访1个月的疗效又优于常规针刺组 (P<0.01) 。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因不满足协方差矩阵和球型检验条件, 故采用G-G模型, NPQ评分组内比较 (F=986.441, P<0.001) , Mc Gill评分组内比较 (F=1940.23, P<0.001) , 提示多次测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进一步再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由图1-图2可见, 3组经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下降, 但浅刺针法组下降幅度较其余两组大, 提示浅刺针法组较其余两组起效快, 疗效更显著。
图1 各观察时点NPQ (%) 评分比较
图2 各观察时点Mc Gill评分比较 2.治疗后总体疗效评价各组总体疗效经秩和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进一步两两比较, 浅刺针法组的总体疗效与其余两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5) , 提示浅刺针法优于其余两种疗法;而常规穴位浅刺组与常规针刺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两种疗法总体疗效相当, 详见表4。 表4 总体疗效评价 (例) 注:与浅刺针法组比较, *P<0.05。 讨论 颈椎病颈痛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 其发病率逐渐上升[10]。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颈椎的生物力学、解剖学失衡, 局部微环境中化学、免疫炎性介质释放相关[11]。中医学多以“项痹”“痹证”等病名记载于古籍之中, 认为本病或因六淫邪气侵袭, 跌仆损伤, 痹阻经络, 不通则痛, 或因劳逸不当、久病体虚、七情内伤、饮食失调等, 外邪乘虚而入, 气血壅阻, 经脉不荣则痛。目前西医治疗颈痛主要是药物及物理治疗[12,13,14], 然而各种方法主要在于对症治疗, 缺乏针对病因从根本解决问题。中医传统疗法手段多样[15], 针刺治疗颈痛的疗效已得到国内外的循证医学认可[3,4,5], 但目前的研究文献多针对针灸的短期疗效进行报道, 其中期及长期疗效临床证据仍相对薄弱。 浅刺针法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 其主要刺激皮部, 即表皮、真皮、皮下浅筋膜、体表的血络等组织, 由于“卫气先行皮肤, 先充络脉”, 浅刺的部位在中医理论应属于卫气、孙络的分布部位。《灵枢·本脏篇》云:“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 充皮肤, 肥腠理, 司开阖者也”;《灵枢·邪客》云:“卫气者, 出其悍气之慓疾, 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 而不休者也……常从足少阴之分间, 行于五脏六腑”;《灵枢·终始》云:“一方虚, 浅刺之, 以养其脉”;《灵枢·禁服》云:“凡刺之理, 经脉为始, 营其所行, 知其度量, 内刺五脏, 外刺六腑, 审察卫气, 为百病母, 调其虚实, 虚实乃止, 泻其血络, 血尽不殆矣”。说明卫气运行于脉外皮下、分肉之间的表浅位置, 有温养全身皮肉、防御外邪、司腠理开合的功能。针刺的要理在于掌握经脉, 运用经脉的循行规律, 知其长度及气血充盈的情况, 针刺时要内知五脏, 外别六腑, 同时审察卫气运行的情况, 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根本, 调理疾病的虚实, 虚实得调, 百病乃止。百病之始生, 必先起于皮毛, 而皮毛脏腑的温养、体表的固护正是卫气的功能体现。浅刺针法通过针刺皮部, 刺激浅表的络脉, 激发营卫之气, 通过“皮肤-经络-脏腑”的联系, 发挥“溢奇邪”“通荣卫”的作用, 使络脉通畅、营卫调和, 从而驱邪外出,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针法是徐振华教授在研究上述《黄帝内经》等经典的基础上, 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创立的理论体系。其临床操作的要点: (1) 通过详细的经络诊察, 发现经络变动的部位; (2) 在经络变动的部位进行浅刺; (3) 结合针刺运动[16]。临床应用治疗痛症具有见效快, 疗效稳定的特点。 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以浅刺针法对照常规穴位浅刺、常规针刺法, 得出浅刺针法治疗颈椎病颈痛较常规穴位浅刺、常规针刺见效快;浅刺针法治疗颈椎病颈痛较常规穴位浅刺、常规针刺效果显著, 疗效稳定。浅刺针法总愈显率高达88.57%, 是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优效方法, 有利于进一步推广。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刘纯燕 谢煜 徐振华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