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中风先兆 益气通络法

  多用于形体素弱之人,证见头目眩晕,面色不华,气短乏力,或时觉气不足以息;自汗、心慌、口角流涎、语言謇涩,或口眼歪斜;半身汗出,肢体麻木,或半身麻木;舌质淡红,或有瘀斑;脉细弱无力,或细涩。张介宾云:“无虚不能作眩。”此证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阳气虚衰;饮食不节,或忧思劳倦,损伤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生气血;或久病不愈,耗伤气血,而致气虚血瘀所致。治宜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方宜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肢体或半身麻木者加水蛭、蜈蚣、全蝎、土鳖虫、木耳、桂枝;语言謇涩者加菖蒲、远志;口角流涎者加白术、白豆蔻;心悸而心阳不足者加龙骨、牡蛎、桂枝、炙甘草;下肢痿弱无力者加熟地、山萸肉、桑寄生、川断、牛膝等。

  病案举例

  张某某,男,55岁。2007年12月6日初诊。形体素弱,且有胃痛旧疾,近因劳作汗出后,而感气短乏力,头目眩晕,心慌气促,继而口角流涎,半身麻木,肢冷。经某医院脑CT检查,颅内CT平扫,未见确切异常。入院治疗2周,静点扩张脑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脑循环之剂,疗效不显。刻诊:形体消瘦,乏力,自汗,心悸,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无力,血压:100/60mmHg。治宜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方予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10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6克,红花6克,地龙10克,白僵蚕10克,全蝎2个(冲服),木耳20克,白术15克,白豆蔻15克,桂枝12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5剂,水煎早晚温服。

  药尽5剂,自感力增神爽,口角流涎,肢冷大减。因其心悸、自汗尚存,加龙骨35克,牡蛎35克,浮小麦35克,五味子10克。增“龙骨入肝以安魂,牡蛎入肺以定魄”,且龙骨、牡蛎之阖收之力,更能助浮小麦、五味子之益气收敛止汗,宁心安神之效。药尽5剂,口角流涎,心悸,自汗消失,其余症减。去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守方增减,10余诊后诸症消失,复健如初。

  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该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形体消瘦,后天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血无生化之源。且又强于劳作,大汗出,而虚其虚。气虚则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气短乏力,汗出;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慌心悸;血虚风动,则半身麻木;苔脉、二便之征,皆为气血亏损之兆。方用补阳还五汤,重用秉性纯阳之黄芪,以补脾肺之气;黄芪伍以当归,更得阳生阴长,益气生血之功。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小用其量,意取活血以通脉络之效。诸药相伍,乃为益气温阳,活血通络之剂。二诊更加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以安魂定魄,宁心安神。药证相符,守方增减,深中肯綮,故10余诊后,患者复健如初,已若常人。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4787.html

相关推荐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4

中药验方治骨髓瘤腹胀腹痛

临床上常遇到虚实夹杂的病人,分清虚实是辨证的关键一步,否则犯下虚虚实实之戒,不但无功,反而加重病情。  2010年12月笔者接诊一患者,女,51岁,患多发性骨髓...

秘方方剂 2025-10-26 0 2076

防治痱子 中药内服外洗

痱子又称“汗疹”,多由于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致使汗管扩张、破裂及细菌繁殖而形成。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对预防痱子都有较好效...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24

治足跟痛 中药鞋垫制方

具体方法:取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倍),共捣成粗末,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722

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感咳嗽,常用的止咳中成药也就那么十来种。只要能够做到对证选药,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止嗽丸具有解...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17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