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中医治疗吞酸 以调理肝脾

“吞酸”又称噫酸,是临床常见症候,其可呈单一症候出现,也是综合症候中的一个症状。临床中有多数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吞酸症状。观历代医家对“吞酸”症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肌。”《诸病源候论》曰:“噫酸者,由上焦停痰,脾胃有宿冷”。《医家心法》云:“凡是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河间主热,东垣主寒”。可见历代医家论述认为“吞酸”之病因有寒、热、湿热、宿食、停痰等。此症可因体虚、外邪、七情不舒等多种病因而致。

“吞酸”之病机,多数医家认为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为热,热则酸矣。若不因寒而酸者,多见于水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或吞酸或吐酸也。此外,饮食太过,胃脘填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怫郁之郁,湿热蒸变,然总是木气所致。医家张景岳云,“但其顺而下行,则人所不觉,逆而上出,则喉口难下甚耳”。说明吞酸之发生,在于“气不舒”、“脾气不运”,继而升降失职,胃气上逆成吞酸。肝、脾、胃之气机失调,是吞酸的主要病机。

现代医学也认为,吞酸多由于胃肠功能紊乱,胃中气体不能顺利下排而随嗳气将胃液反流至咽部,而出现吞酸。这与中医肝气郁结,脾气不运,胃气上逆,是相吻合的。

中医治疗吞酸,治以调理肝脾,使胃气和顺为治疗原则。要达到调理肝脾,当需从整体进行辨证论治,审证求因,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或清或利,或消或行,使肝舒脾健,吞酸自消。临床上常用治吞酸的方剂如左金丸、越鞠丸等,均有理气降逆作用。左金丸用于肝郁化火者;越鞠丸则用于气、血、痰、火、湿、食之郁结所致之吞酸。除此之外,保和丸、平胃散也因其有善治食滞,或湿郁于内,脾胃不和而吞酸者。对于虚证,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和胃。对于脾胃虚寒者,则选用黄芪建中汤理中汤等。中药调理胃肠肝脾功能之品有:木香、砂仁、陈皮、半夏、白蔻仁、吴茱萸等,均为治疗吞酸症之良药。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3121.html

相关推荐

治肛裂内服外洗方

内服方槐米10克,菊花10克,清水洗去浮尘,加开水500毫升冲泡,佐槐花蜜适量,当茶频饮,每日数次。  外洗方黄柏30克,苍术20克,侧柏叶15克,苦楝皮12克...

精品偏方 2025-10-31 0 1451

用萝卜饮食疗法缓解咳嗽

近日,随着气温的大转弯,阵阵冷风吹出了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医院儿科诊室宝宝扎堆。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儿科唐为红主任医师提醒,在对症用药的同时,可以在医生...

精品偏方 2025-10-31 0 1500

家常小病 试试药茶治疗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古书中的一句话。其实,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药物,早在古代就已被充分运用了。如今,市...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2147

进补可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存在非化脓性炎症,多个器官可受累,临床常有发热、乏力、肌肉及关节疼痛和各器官受损害所引起的相应表现。药...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146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