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春季多发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防治方

  痄腮,西医称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校园或幼儿园中流行,成人及两岁以下小儿很少得病。本病在冬春季较多见。腮腺炎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经飞沫传播。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只要辨证正确,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临床常见证型包括风热外感型和热毒炽盛型两个类型:

  风热外感型:其临床表现与感冒有些相似,症见头痛,低热,多在37.5℃~38.5℃之间,有的还可见打喷嚏、流涕,腮部肿胀酸痛,进食咀嚼时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清热解毒,透表散结。方用薄荷5克(后下),连翘12克,金银花15克,玄参12克,夏枯草15克,虎杖12克,荆芥6克,板蓝根25克,牛蒡子9克,黄芩8克,黄柏6克,甘草6克。加水煎至400毫升,每日分两次温服,连服3~4剂。同时可用新鲜仙人掌去刺,洗净捣烂外敷。若无仙人掌,也可用蓝靛外敷。

  热毒炽盛型:主要表现为腮部胀痛明显,稍为轻触即感疼痛,进食咀嚼吞咽均感艰难,咽喉部红肿,大便秘结不畅,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

  治宜清热解毒,消肿软坚。方用黄芩12克,胡黄连8克,黄柏6克,蒲公英32克,马勃4.5克(布包),生蒲黄3.3克(布包),夏枯草18克,柴胡6克,玄参12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400毫升,每日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连服3天。若肿胀明显,可另服六神丸,成人每次10粒,每日3次,小儿依年龄酌减;大便秘结不通,加生大黄8克(后下),芒硝6克(冲服);高热至40℃或以上者加服紫雪丹,每次0.75克,每日两次;如腮部硬肿明显,可于上方加海藻15克(另包,洗去盐分),昆布15克(洗去盐分),外敷药则改用青黛、黄柏粉、大黄粉、生山栀子粉混合调成糊状,湿敷患处,以助软坚消肿祛痛;小便短少不利者,可于上方加木通6克,萹蓄10克,以利尿排毒;头晕欲睡者,加石菖蒲6克,僵蚕8克;痰多者,可服三蛇胆川贝末,每日2~3次,每次一克;或上方加浙贝母12克,天竺黄6克;合并睾丸肿痛者,应加荔枝核15克,川楝子8克。若发现合并症时,要及时住院治疗。

  外治法:青黛适量,以醋调敷于患处,每日3~4次;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适量。以水调匀后外敷患处,每日3~4次;将仙人掌切成薄片外贴患处,每日3~4次;鲜蒲公英、鲜七叶一枝花、鲜马齿苋,任选其中一种,捣烂外敷患处,每日3~4次。

  预防:在流行期应避免与腮腺炎患者接触,服用板蓝根颗粒(冲剂)或取中药板蓝根煎服亦可。一岁以上的小儿接种腮腺炎病毒活疫苗,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王海亭)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1610.html

相关推荐

突发面瘫发汗妙治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致病 原因多由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 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 而发病。患者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 面部肌肉瘫痪,不...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97

治疗针眼偏方

偏方  生了麦粒肿 (偷针眼)切勿用手去挤压,或用针挑拨 。可用 30 厘米长的细麻线, 绕扎紧生麦粒肿一边的中指第 二节中部,扎 6-8 小时后解开即可。  ...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01

春季排毒多喝水

春季来人体新陈代谢进入一年中最为活跃的时期,中医专家建议,此时人们应调整冬季以来的饮食习惯,多食用可排出身体毒素、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在春季,人们首先要多补充...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5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