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中医泰斗路志正对姜的推崇

在北京的中医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95岁仍在治病救人,是目前北京最年长的出诊大夫。他就是国医大师路志正。
5月13日上午,记者在“三芝堂”诊所看到,路志正大夫正认真地给病人号脉、写病历、开药,只见他面色红润、气定神闲,写字时手一点都不抖。
路老现在每周出三个半天的门诊,还要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工作非常繁忙。如此高龄还能承担这样大的工作量,让人惊叹不已。路老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他有一个坚持了40多年的习惯,那就是吃姜。

路志正1920年出生于河北,祖上是有名的中医。他17岁开始行医,博采众长独成一家,尤其善用脾胃调理法治疗各类疾病。路老是2009年我国政府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和学生们讨论养生方法时,路老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后天之本”——脾胃。路老在治病救人方面重视调理脾胃,在自己的养生保健方面也是身体力行。路老有一个坚持了40多年的习惯,那就是吃姜。    生姜不仅是我们日常用的调味品,还是一味好药。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能治疗风寒感冒、胃寒胃痛、呕吐腹泻、鱼蟹中毒等,它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包括人体整个消化系统,其作用就是将水谷精微变成气血,输送到全身各处,这样五脏六腑才能正常运行。脾胃一旦虚弱了,营养的消化吸收就差,整个身体都会受到影响。正因为如此,中医称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生姜能使脾胃健运,从而气血生化充足,人体就能保持完好的状态。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路家每天的早餐桌上,都少不了生姜的影子。路老的儿子、学术传承人路喜善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平时他们家的姜一买就是好几斤,先用盐腌一下,再用醋泡,有时根据口味加点糖。吃的时候,切成姜丝、姜末,全家人早餐时一起吃。
路老解释,姜有发散的作用,能避风寒、预防感冒、帮助消化,还能促进胆汁分泌;醋是活血的,能止痛,还能防止姜太辣,这样做味道最好。    路老对姜的推崇来自很多古人的启迪。孔子不但是大思想家,还是一位养生家,他好多文章中都提到“不撤姜食”,这就是他高寿的秘诀。另外,古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大部分方子里都有生姜。宋代《东坡杂记》中记述说,杭州钱塘净慈寺一位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    生姜虽是保健佳品,但吃起来也有讲究。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晚上不吃。 古人说:“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路老表示,经过一天的奔忙,晚上需要休息,阴气内敛,生姜为发散之品,晚上吃姜,容易耗气,所以晚上不宜吃姜。
2.秋季不吃。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一年之中夏天最适宜吃姜。到了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伤肺,所以秋季不宜吃姜。
3.特殊人群不吃。 另外,阴虚火旺、有内热的人,即平时手脚心发热,手心出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因此不宜长期吃生姜。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结核、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的病人,也不宜吃生姜。
链接: 巧用生姜治病
1.外感风寒、鼻子不通气、流清鼻涕、头痛发热或淋雨后发冷、肚子痛,可用鲜姜25克切碎加上红糖,以开水冲泡服用。
2.慢性胃炎、胃疼、恶心呕吐,可用鲜姜15克、橘子皮15克,用水煎服,一日3次。
3.老年人慢性咳嗽,不发烧,吐白痰,可将鲜姜捣汁,半匙姜汁加1匙红糖服用,早晚各1次。    4.关节痛、关节发凉,可用鲜姜、大葱各一半,切碎炒热,用布包好,贴在患处。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817.html

相关推荐

秋季养生保健 采取不同对策

秋意渐浓,中老年朋友的养生策略也要重新调整。秋季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点,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初秋防湿护肠胃。初秋时期...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606

迎天时地利人和 成中医伟业新功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中医药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即将过去的这个月,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来说绘就了极不平凡的篇章,...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985

中医治肺七法

《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气之本也,魄之处也,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42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