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咽喉部症状 从中医“喉痹”论治

2005年4月15日,笔者接诊了一位蒋姓女患者,35岁。诉:咽喉连及胸骨上窝处疼痛1年余。伴大椎穴处以及剑突下疼痛,按之亦痛。患者凡吞咽、饮水、食物稍咸均加重疼痛,咳嗽、深吸气、哈欠、有时甚至正常呼吸亦引起该部疼痛加重。甚时不能站立。全身觉冷,夏日恶风扇、空调而喜棉被。查:舌偏红,苔黄厚腻,脉细弦。上述症状自2004年5月起出现,于全国多个中西医院五官科、呼吸科及内科求治,各种检查均无异常,各种治疗均告罔效。

笔者因其以咽喉部症状为主,从中医“喉痹”论治,处方以3个方面用药。一是解毒利咽: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玄参15克,山豆根3克,射干3克,马勃10克,僵蚕6克,牛蒡子12克。二是清心胃之热:生地15克,竹叶10克,通草10克,生甘草梢6克,石膏15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三是降逆活血:丹参15克,降香10克。药予7剂。

另用吴茱萸60克,嘱研末,每日晚临睡前,取5克以热醋调敷脐上,覆以纱布固定。

4月22日二诊:患者诉遵嘱服用中药7剂,但吴茱萸敷脐1夜即因皮肤发红而自行停用,诸般症状并无丝毫改善。以首诊方加减后再予7剂;因吴茱萸敷肚脐皮肤过敏,改予细辛30克,嘱研末,用法同上。

4月28日三诊:患者诉未曾服用二诊方药,因当日晚仅外用细辛贴敷脐上,约2小时后,咽喉部及胸骨上窝疼痛顿止,如烟消似云散!翌日诸症消失,仿佛不曾有过此疾,患者因此没有再服中药,也没有继续用细辛外敷,持续年余之怪症,竟因细辛敷脐1夜而霍然消失,连续6天未再有任何不适,直至来诊。

说实话,笔者从未遭遇过这类患者,只不过从直觉知道对其需要用“非常之法”进行治疗。病程已久,莫非经络阴阳闭塞?十二经脉惟太阳行脑后从背,其余皆凑咽喉,故诸经病变皆可上及咽喉。

中药敷脐疗法属于药物外用经皮肤吸收。但是肚脐处皮肤不同于一般的皮肤,该处曾经通人体之内外,较之其他部位,药物的渗透性或吸收更佳;况且脐名神阙,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从历代针灸文献看,神阙穴的主治病症非常广泛。《医宗金鉴》言神阙穴能“主治百病”。盖神阙穴联系全身经脉,药物经脐部皮肤吸收后,可循经络贯穿全身,直达病所而起治疗作用。

《灵枢·终始篇》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用针如此,用药亦然。细辛性味辛、温,归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之功。《本草正义》云其“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巅顶,通利耳目……内之宣络脉而疏百节,外之行孔窍而透肌肤”。细辛敷脐,以其辛散窜通的功能,打通了经络的闭塞。诚如清·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

《本草纲目》和《卫生家宝方》均载有“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贴脐上”的内容,小儿皮肤娇嫩,可见细辛对皮肤刺激性较少。的确,本患者初用吴茱萸时皮肤过敏,外敷细辛时无此不良反应。

但以一味细辛敷脐,价格不过几角,居然使折磨患者年余的怪症立时消散。按语及此,无力再深入阐明其理,岂非中医药学之神奇与博大精深焉!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6325.html

相关推荐

蒲公英、川牛膝治麦粒肿

蒲公英60克,川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内服,二煎趁热先熏后洗患眼,每次20-30分钟,一般1-3剂可愈。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157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61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50

黄耆丸治疗虚劳。黄耆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黄耆丸的秘方制作方法,黄耆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虚劳。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黄耆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黄耆3分,鹿茸3分,茯苓3分...

VIP秘方 2025-10-27 0 217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