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读评张效霞《名人与中医》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初识张效霞是2014年夏天太原医史年会上,固然有乡谊的缘故,更多的是缘于对中医学与医学史认知的相互认同。
  医学史研究是一个寂寞行当,医学出身的学者不多,毕竟与做临床相比,研究医史是冷清的。不过,但凡是认真做医史研究的,都有着对医学至为真诚的情怀。研究医史的目的不是做个文字展柜,把历史上那些名医与名著包装得愈发光辉鉴人,然后自己也就跟着光鲜些。真正的医史学者是要到达历史上人迹罕至的地方,与前人交流,朴素地呈现医学的真实,让我们能够真正地理解前人,也因此更好地认识今人。

  挖掘近现代史名人与中医种种掌故
  一口气读完张效霞的新作《名人与中医》,酣畅淋漓。书中选了晚清民国60位名人,辑录了他们关于中医的言论,其中30位的言论在作者的自序中作了引用,另外30位的中医言论及其与中医的纠葛则是本书的正文。作者对林则徐、李鸿章、严复、鲁迅、孙中山、胡适、傅斯年等30位近现代名人与中医的生活交集及相关言论作了梳理、阐述与评价。名人涉及政治与学界人物,主要集中于近代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群体。晚清民国是思想多元角力,亦由此诞生了灿若群星的思想家。比较有趣的是,他们对于中国医学或多或少有一些建言,一方面作为“王官之一守”的医学向来是历代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领域,另一方面,求医问药是芸芸众生谁也逃不掉的经历,名人也会生病,看过医生后当然会留下些言语。结合其人生经历,思考近现代思想家对于中医的评价,会看到什么呢?
  从最直接的角度看,《名人与中医》可以让我们了解近现代历史上名人与中医的种种掌故。林则徐是否找传教士医生看过病?梁启超到底有没有在协和医院割错肾?鲁迅父亲的去世与中医有关吗?谁是中国第一个拍X光片的人?傅斯年因为医学观点与人抵牾与人决斗了吗?这些故事读来都饶有兴味。名人不再是历史书上的冷面孔,他们变成了生活中的邻家大叔,走进了你的生活。作者精于生活史的写法,对人物与事件信手拈来,而且十分周到地把一些难读的文字译成了白话文,并非是作者博闻强记,善于讲故事,而是基于扎扎实实的材料支持。史学学者都清楚,涉及历史的故事都不是演绎传奇,背后是作者在史书、方志、档案、报刊等故纸堆中盘桓的身影。
  思想家言论是认识中医的思想来源
  张效霞写这些掌故的目的远不止于此。近现代思想家关于中医(民国时期多称为旧医、国医)的评价,是研究中医学近代形态至关重要的内容。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本身就学过医,对中西医的认识颇有独到之处。从这一角度研究近现代医学史,可以补充目前研究之不足。中医学(其他学问亦是如此),并非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简单的线性发展,后一个时期永远比前一个时期进步,其实在每一个时代,都充满着冲突与矛盾。自宋代以来,社会与人文学者涉足医学渐成风尚,其中不乏由儒及医而成大家者,更多是为医学提供思想与理论支持。
  与前辈学者有所不同,近现代尤其是民国学者多数接受过西方教育,崇尚科学,有着对传统学术的反思,这是这一时期学者至为宝贵的思想内容,延及医学,对待中西医的观点亦各有创见。可以说,民国思想家群体与医界学者共同完成了彼时中国医学思想的革新。关注这一群体的中医学言论与思想正是医史学者的分内之事。张效霞笔力健朗,且用功甚勤,选择这一题目深耕,正得其所。
  再者,呈现前代学者的中医论点,不仅仅是明了历史,更重要的是观照当下。直至今天,有关中医的理论问题与中西医的优劣短长的讨论仍旧没有在江湖上平息。不同的是,如今的医界与学界的评说与民国时期的学者相较,气度与言语显得孱弱了许多,缺乏前辈学者的淋漓元气。观前人观点,对于中医持批评意见者占绝大多数,某些中医界人士基于“阵线”思维,喜欢将批评中医的论者划入“反中医”的对立阵营,持此“敌我”观念对于中医学的进步有着极大的害处。其实,从本书的批评中医的言论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前代学人对中医学恨铁不成钢的心态。
  曾经的中央国医馆馆长,中医最为坚定支持者焦易堂,亦倡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中西汇通,互相研究,成为世界最精良进步之医药”,其实质与“反”中医的代表人物余云岫的观点是一致的,余氏说:“不是和旧医们夺饭碗,而是批评旧医,唤醒旧医,要想整理旧医,改造旧医,陶铸旧医。”
  这些似曾相识的观点与语句于今并没有过时,而且,民国学者所批评的一些中医弊端,如不求进取,藉医以自活,理论蹈空步玄等,于今犹未绝。如今中医已经越来越被全球瞩目,其理论形态与执业规范如何扬弃与界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了解中医学的历史,思考当下的出路,要听取圈外人的意见,晚清民国的思想家群体的言论是认识中医学的重要思想来源,同时,作为中医研究者,如果想得到更为清晰的认识,也需要跳出圈外,远远地站在桥边,甚至站在楼上,以平和冷静地心态看待中医学,看待前人与今人的评价。(张树剑 南京中医药大学)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532.html

相关推荐

救生散治疗卒中风。救生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救生散的秘方制作方法,救生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卒中风。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救生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白矾、半夏(汤洗去滑,焙)...

VIP秘方 2025-09-11 0 930

用“反治法”疗病的李中梓

李中梓是明代末期著名医学家,上海松江人。他幼年业儒,博览群书,潜心钻研岐黄之术,熟谙古籍经旨,对宋元医家研究有素,故对医学理论造诣较深,临证经验丰富,奇效过人,...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930

张清华:心存大爱 自乐其中

都说无欲无求是养生第一要务,而77岁的张清华有欲也有求,但他同样精神矍铄,健康长寿。不过他的欲望不是吃穿,不是享受,而是尽力为消化系统患者解除痛苦;他的追求不是...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210

白丸(《外台》卷六引《范汪方》。)治疗藿乱呕吐及暴痢,小儿中寒并客杵。白丸(《外台》卷六引《范汪方》。)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丸(《外台》卷六引《范汪方》。)的秘方制作方法,白丸(《外台》卷六引《范汪方》。)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藿乱呕吐及暴痢,小儿中寒并客杵。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丸(《外台》...

VIP秘方 2025-09-11 0 153

中医自古不分科

中医自古不分科,一向坚持着全科医疗的特征。医祖扁鹊在游历齐、赵、卫、郑、秦诸国之间,曾为“带下医”“耳目痹医”和...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585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