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头痛目胀头目昏眩 中医方解加减运用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竹茹12克,陈皮10克,枳壳15克,黄连6克,炒白术12克,泽泻15克,天麻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清热化痰(饮),和胃通络,止眩。
  主治:头目昏眩。症见头痛、目胀、眩时欲吐、胸闷、脘痞、口干苦、心烦失眠、舌暗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数等。证属痰热上扰,清窍被蒙,阻滞脑络者均可加减运用。西医美尼尔综合征,可参考本方加减运用。
  用法:先加约超过药面两横指的凉水浸泡30分钟,再用武火煮沸,改文火再煎30分钟,倒出药汁,再加入约超过药面一横指的凉水或热水,武火煮沸,改文火煎30分钟,倒出药汁,混合两次药汁,分三次约饭后30分钟温服,一日一剂。
  方解:眩晕一证,其病因总属于风、痰、气、瘀、火、虚等。早在《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论,迨《丹溪心法》中有“无痰则不作眩”之补充,风痰之论由是而成。本证多由气郁生痰、生风,夹痰夹风,久则夹火、夹瘀上扰清窍,阻滞脑络而致。故治宜理气化痰,平肝宁风,兼清热通络。本方为黄连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泽泻汤、佛手散加减化裁而来。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由温胆汤加黄连组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惊悸证治》言温胆汤治“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症”。茯苓、法半夏、陈皮、炙甘草为二陈汤,是治痰之主方,因痰易化热碍胃,加竹茹以泻火滑痰,润燥和胃;再因痰易与气结,加枳壳以行气化痰,气行则痰行气畅。痰郁久而化热,加黄连以清之,并去姜、枣之温。木郁则化燥生风生火,且易乘克脾土,脾胃一虚,则生痰之源成矣。故需平肝以治生风之机,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加天麻以祛风、疏痰气、通血脉;加泽泻汤以健脾化饮,为固本之法。久病入血络,添头痛一症,加当归、川芎以和血通络。全方风、痰、气、瘀、火兼顾,总以痰热为主,配伍精当,环环相扣,主次分明,故多效验。
  加减运用:若目胀甚者,可加钩藤、白蒺藜等;若两头角胀甚者,可加柴胡、黄芩等;若头痛甚者,可加白芷、蔓荆子等;若胸闷甚者,可加瓜蒌壳、橘络等;若脘痞甚者,可加厚朴、佛手等;若失眠甚者,可加合欢皮、夜交藤等;若心烦甚者,可加炒栀子、丹皮等;若口干舌红者,可加女贞子、旱莲草等;若头重脚轻者,可加生龙骨、生牡蛎等。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4978.html

相关推荐

慢性咽炎特效方:经霜老丝瓜

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病,常因烟酒过度,受凉,感冒,疲劳,上火而加重,影响病人的工作与生活,笔者采用经霜老丝瓜治疗该病,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首先将一条经霜老丝瓜洗...

精品偏方 2025-11-01 0 1986

段富津:中医梦 方剂梦

梦,就是理想。我的中医梦,就是要把中医学术按照中医学的学术特点和本质特色去努力弘扬,让中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真正让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她的作用,为全人类健康服务...

养生秘方 2025-11-01 0 1863

韭菜根榨汁治尿床偏方

我的女儿都快4岁了,晚上睡觉还经常尿床。每天早晨醒来总发现床铺湿了一片。我和丈夫想了很多办法,诸如睡前不让她喝太多水,半夜叫醒她去洗手间……药吃了一大堆,可女儿...

精品偏方 2025-11-01 0 1621

肉末炒番茄适用于肝炎患者

本治疗肝炎的偏方摘取自《小偏方.小食物治百病》一书,希望对您的病症有效,祝您早日康复。    肉末炒番茄  【原料】番茄150克,瘦猪肉50克,粉皮100克,酱...

精品偏方 2025-11-01 0 86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