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父亲影响了我的中医之路

我的父亲王健行(1915—1968)是江苏省太仓县(现江苏省太仓市)岳王乡人,早年随我的祖父学医。在家人及朋友的资助下,父亲20岁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学行兼优,深得院方器重,跟从秦伯未、蒋文芳等沪上名医临证,学成后,本欲留沪行医,因抗日战争爆发,遂返回乡里自行开业应诊。听祖父训:“心不可贪,挣钱不可无度,小辈们要精于医术。”在其影响下,父亲性善好施,喜以平价药治病,对贫困患者常免收诊金还送药资,深得百姓赞誉。
时值县内中医重“温病”,轻“经方”,对于众多的杂病束手无策,经父亲诊治,多转危为安。如近北双庙有一患者,已患病二十天,未能治愈,初则发热腹泻,后泻止,但仍不思食,面赤、口燥、时昏沉、舌淡脉沉细,经父亲诊断,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当时有的医生认为,热病怎能投此方?祖父也很惊讶,责怪其盲目用方,但患者鉴于服前医之药无效,故坚服,后病愈,随即名声广传,上门求医者络绎不绝。时疫盛行,父亲曾连续治病13个昼夜不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父亲奋发工作,积极组织联合诊所,并先后担任太仓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常熟地区医学会副会长。1956年,调任沙溪区联合诊所所长。因病者向他求医众多,他经常放弃休息为人治病,还定期到岳王乡应诊,从清晨忙至深夜乃是常事。1958年,担任岳王乡医院副院长,同时定期到利泰棉纺厂应诊。
父亲在学术上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为了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吸虫病,他亲自深入疫区半年多,求单方、秘方,发掘医药宝库,振兴中医事业,编辑《中医秘方、验方录编》公之于众。1960年前后困难时期,妇女患闭经病较多,他四处设点专门治疗。父亲对医治崩漏有独到之处,1963年撰著《暴崩宜补,久漏宜通》一文在《江苏中医杂志》上发表,深得医家赞许。
在国家号召下,父亲积极参与中医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当时太仓医学会与常熟、苏州常常联合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时任常熟中医院院长陶君仁为会长,父亲为副会长。父亲主张博采众方,如求单方,寻秘方,发掘中医药宝库,振兴中医事业,曾为专治男子乳癖的“蛎莲散”这一民间验方,经三顾茅庐而终求得。
1965年4月3日上午,我曾跟随父亲参加了“常熟市中医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当时常熟县领导致开幕辞、省学会代表及医师代表作报告发言。现在看来,那次会议可谓大咖云集,有常熟县陶君仁会长、苏州市中医院王一峰院长、江阴县中医院夏奕钧先生等,太仓代表还有杨宇祥、张国栋等,当时我年仅24岁。
在我的医学生涯中,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我高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学习,背诵大量中医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基础。后来由于西医妇科的发展,亦要求学习现代妇科知识。我在1974年10月到江苏省中医院妇科进修学习半年,拜师妇科名医孙宁荃主任。进修回来后中西医相参,取长补短,在当时大大减少了漏诊、误诊率,也将中医的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1979年我调入太仓县中医院,随后将许多临床用之有效的方剂制作成了丸剂,成为当时太仓县中医院中医妇科的一大特色。
(本文由王锦屏口述,吴力强代笔)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451.html

相关推荐

防治痱子 中药内服外洗

痱子又称“汗疹”,多由于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致使汗管扩张、破裂及细菌繁殖而形成。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对预防痱子都有较好效...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24

治足跟痛 中药鞋垫制方

具体方法:取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倍),共捣成粗末,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722

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感咳嗽,常用的止咳中成药也就那么十来种。只要能够做到对证选药,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止嗽丸具有解...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172

慢性肾病伴发发热 中医辨证方药

慢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发发热,治疗较为棘手,而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方药,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案1朱某,男,...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1901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风采录

编者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至今已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7个县。普查队员们不畏工作艰难辛苦,将工作激情和感受通过咏赞百草、歌颂伙计、...

养生秘方 2025-10-25 0 186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