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胆汁反流性胃炎 化浊解毒方药

【胆汁反流性胃炎】
  楚某,女,39岁。2015年9月21日初诊。
  主诉胃脘胀满伴口苦、口干6个月,加重10天。患者素来情志抑郁,6个月前由于情志不顺,而致胃脘胀满、口苦、口干。10天前因劳累加重,故来门诊就治。现症见胃脘胀满,口苦、口干,纳可,寐可,大便先干后稀,日行1次,小便调,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河北省中医院消化内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
  诊断 胆汁反流性胃炎(浊毒内蕴,肝胃不和)。
  治法 化浊解毒,疏肝和胃。
  方药 藿香15克,佩兰15克,柴胡15克,黄连15克,黄芩12克,佛手15克,香橼15克,茯苓15克,香附15克,川芎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 胃脘胀满明显减轻,口干、口苦减轻,大便调,质可,日行1次。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为肝胃不和得减,但仍有浊毒之邪蕴于中焦。故上方去香橼、佛手,加紫豆蔻15克。14剂。
  三诊 胃脘胀满症状消失,口苦得缓,口干明显,大便调,舌红苔薄黄腻,脉滑。示患者浊毒内蕴、肝胃不和症状基本得以缓解,但仍有浊毒余邪阻滞于中焦,前方加砂仁15克。后门诊调方2个月,未见复发。
  按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嘈杂”“呕吐”“胆瘅”等范畴。患者常因情志失调、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等,引起脾失健运、肝脾不调,以致浊毒内生、蕴结中焦、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于胃。病位在中焦脾胃,与肝胆关系密切。据此,李佃贵以化浊解毒、疏肝和胃为治则用药。方中藿香、佩兰味辛,性微温,归脾、胃经,化浊和胃,祛暑止呕。《本草述》曰:“藿香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中药志》云:“佩兰,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治伤暑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日中甜腻,口臭。”龙胆草、黄连苦、寒,泄肝胃热。茯苓甘、淡,利水渗湿,引浊毒之邪从小便出。柴胡苦、平,有疏肝开郁、升举阳气之效;黄芩苦、寒,能化浊解毒,清热泄火。柴胡与黄芩为伍,升清降浊,清少阳之邪热。既调达肝胆气机,又可清泄少阳浊毒。佛手、香橼,性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共具疏肝理气、和胃安中之功。《滇南本草》载:“佛手,补肝暖胃,止呕吐,消寒痰,治胃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香附性味辛、微苦、甘,功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本草正义》说它“最能调气”“专治气结为病”;伍行气开郁、活血止痛之川芎,功用备增。《本草述》云:“川芎于血中行气,则血以和而生,血以和生,则气有所依而健运不穷。”青皮、陈皮均为理气要药。青皮,其色青气烈,沉而降,入肝胆气分;陈皮,浮而升,入脾肺气分。古人谓“青皮如人当年少,英烈之气方刚;陈皮如年至老成,则急躁之性已化”。二药配伍行气力强而峻急,药到病除。二诊中,患者肝胃不和得减,却仍有浊毒之邪蕴于中焦,故去香橼、佛手疏肝和胃之品,加紫豆蔻以化浊行气。三诊中,患者诸症得缓,但舌脉象依然提示浊毒欲邪阻滞于中焦,故加砂仁,辅以紫豆蔻,化浊安中。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4066.html

相关推荐

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感咳嗽,常用的止咳中成药也就那么十来种。只要能够做到对证选药,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止嗽丸具有解...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172

我有三个经验方

我今年已79岁了,在这几十年中总结了三个经验方想告诉各位读者。唾液 四十岁以前患胃溃疡, 胃反酸非常严重,药没少吃,钱没少花就是治不好。在某刊物上登载唾液治各种...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3194

药补三告诫 药补常用四法

药补既是一种保健方法,也是一种治病手段,主要适用于出现各种虚弱症状的疾病患者和因身体虚弱而采用食补未能奏效的亚健康人群。药补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症,关键在于因人...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587

健胃固肾 润肺生津 山药金糕

主料山药粉300克。  配料豆沙100克,面粉100克。  调料白糖150克。  制作将山药粉加入面粉和水揉匀,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分成16个面团。将豆沙放在盘...

养生秘方 2025-10-26 0 160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