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主治厌食病 清肠开胃汤

章浩军,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十二五”国家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专科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30余载,善用经方治疗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胃痞(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疾病)、胃脘痛(胃溃疡)、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主持并参与省、市科研课题8项,主编《伤寒心悟》《六经辨治脾胃病》等专著,并在国家级、省级公开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
组成:栀子5克,淡豆豉10克,姜厚朴10克,焦山楂10克,炒鸡内金10克,寒水石10克,石膏10克,琥珀6克,姜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干姜1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大枣10克,甘草10克。
功效:清利肠热,健脾开胃,调和营卫,平调寒热。
主治:厌食病,证属太阳表虚、阳明热盛。临证多以汗出、心烦不寐、胃脘痞闷、不思饮食、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白为主要表现。
用法:以上诸药,加水浸过药面,浸泡1小时,武火煎开,文火煎煮20~30分钟,倒出药液,加水如上述煎法再煎第二煎,混合两次药液,分早晚饭后1小时温服。
方解:本方由栀子豉汤、桂枝汤、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而来。伤寒大家柯琴谓栀子豉汤为治疗阳明病的起手三法之一。《伤寒论》第228条云:“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此乃无形邪热居于上焦,热扰胸膈而导致的心烦不得眠。予栀子、豆豉清宣胸中郁热。栀子苦寒,清透郁热,解郁除烦;豆豉气味清薄,既能解表宣热,载栀子于上,又能和降胃气于中。二药相伍,清中有宣,宣中有降。此类患者或出现腹满,虽有腹满,但尚未出现潮热、手足濈然汗出等症,非阳明腑实证,不可用下法,故予厚朴下气除满。同时予石膏、寒水石、琥珀三种矿物质药物,以清肠道积热。患者素体表虚,面色白,易汗出,易外感,予桂枝汤调和营卫,营卫和则阴阳合。此时再配以半夏泻心汤和胃消痞、平调寒热。正如《伤寒论》第154条所述:“伤寒五六日……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在本方中用半夏泻心汤可使中焦气机升降得以调畅,脾胃得运,再辅以焦山楂、炒鸡内金开胃消食,白术、茯苓健脾开胃,三方化裁,共奏清利肠热,健脾开胃,调和营卫,平调寒热。
临证加减:饮食积滞者,可加麦芽、山药;中焦气滞甚者,可加柴胡、砂仁;心烦不寐者,可加龙骨、牡蛎。
验案举证:张某,男,13岁。自幼食欲不佳,性格好动,无法集中注意力。平素食后易感胃脘部胀闷不适,大便次数较多,质稀溏,夜间无法安睡,舌红苔黄微腻,脉弦,诊断认为其肠道内有实热,外有脾寒,中焦外寒内热,气机升降失常,治以清肠健脾、消食开胃,予清肠开胃汤。
处方:淡豆豉10克,厚朴10克,栀子5克,炒鸡内金10克,焦山楂10克,石膏10克,寒水石10克,琥珀6克,柴胡10克,姜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白芍2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山药10克,麦芽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生姜10克。患者服药半月后,诸症基本缓解,故以前方制膏续服,以固其效。
(福建中医药大学杜思霖整理 章浩军指导)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3825.html

相关推荐

关节炎、肩周炎的治疗偏方

按肩周炎的发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3期,即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各期之间无明显界限,各期病程长短不一,因人而异,差别很大。  1.急性期:这是肩周炎的早期。肩部自...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558

治皮肤粗黑 酒糟鼻经验方

治皮肤粗黑经验方法:取白醋与甘油各适量,按2:1混合,涂搽皮肤,一日2~3次,能使皮肤湿润,减少黑色素沉积,连用1个月可使皮肤细腻白嫩,洁净光滑富有弹性。主治:...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731

桔梗 药食两用用途广泛

桔梗,又名白桔梗、苦桔梗、秋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桔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1055

鼻衄治其标原则结合局部用药

1.热邪犯肺症见口鼻干燥,或呼气有灼热感,衄血,血色鲜红,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或浮数。洽宜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方选桑菊饮加减:桑叶10克,...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78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