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中医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

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外感疾病。中医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

荆芥粥 原料
荆芥5~10克,薄荷3~5克,淡豆豉5~10克,粳米50~100克。 制作
先将荆芥、薄荷、淡豆豉煮沸5分钟(不宜久煮),取汁去渣。另将粳米洗净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同煮为粥。 用法
每日2次,温热服,2~3日为1疗程。 功效
发汗解表,清利咽喉,退热去烦。适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心烦失眠以及面神经麻痹初期。

防风粥 原料
防风10~15克,葱白2茎,粳米50~100克。 制作
取防风、葱白煎取药汁,去渣取汁。粳米洗净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 用法
每日2次,趁热服食,连服2~3日。 功效
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适用于感冒风寒、发热畏冷、恶风、自汗、头痛、身痛、风寒痹痛、关节酸楚、肠鸣腹泻。对老幼体弱病人较适宜。

葱白粥 原料
肥大葱白适量,糯米60克,生姜5片,米醋5毫升。 制作
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5段),再同洗净的糯米、生姜片共煮为粥。粥成后加米醋,然后趁热食。 用法
热服,服后覆被取微汗。 功效
发表散寒,温中通阳。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 注意事项
食葱白粥的同时,忌食蜂蜜。表虚多汗者忌服。
生姜炒米粥 原料
生姜30~50克,炒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
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与炒米同煮成粥,加入红糖搅匀即可服食。 用法
趁热服食,感冒愈后停服。 功效
解表发汗,疏散风寒,止呕化痰。适用于外感风寒,鼻塞流涕,咳嗽痰稀,食欲不振。也可用于胃寒呕逆。 注意事项
风热感冒及胃热呕逆者忌用。
发汗豉粥 原料
淡豆豉15~20克,荆芥3~6克,麻黄1~2克,葛根20~30克,山栀3克,生石膏60~90克,生姜3片,葱2茎,粳米100克。 制作
先将上述几味药入砂锅内同煎(时间不宜长,煎5~10分钟即可),去渣取汁,放入粳米,同煮为稀粥。 用法
空腹温服,每日2~3次,汗出热退即停服。 功效
发汗、清热。适用于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肺热喘急、头痛、无汗、烦躁、失眠、咽干口渴,以及病毒性感染引起的高热无汗病人。 注意事项
外感风寒,恶寒怕冷者不宜用。
蔓青子粥 原料
蔓青子100克,粳米250克,白糖适量。 制作
将蔓青子研碎,加水2000毫升,搅拌,压滤取汁,入淘净的粳米煮粥,药汁少再加水,以文火慢熬至汁黏稠时,加入白糖拌匀后停火起锅食用。 用法
每日2次,稍凉服。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痛,目赤睛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等。 注意事项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石膏豆豉粥 原料
生石膏60克,葛根25克,淡豆豉1.5克,荆芥5克,麻黄1.5克,生姜3片,葱白3茎,粳米100克。 制作
将上几味药洗净,加清水煎煮取汁去渣,澄清沉淀,将淘洗净的米加清水煮沸后,加入药汁、葱白煮成稀粥。 用法
趁热食,吃后汗出热退则停服。 功效
解表发汗,宣肺清热。适用于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肺热喘急,头痛,烦躁,失眠,无汗,口渴,咽干等症。 注意事项
凡病人出汗,恶风寒者忌食。
神仙粥 原料
糯米30~60克,生姜3~5克,葱白5~7茎,米醋10~15毫升。 制作
先将糯米淘洗后与生姜同入砂锅内加水煮粥,煮沸后入葱白,再煮,待粥将熟时,兑入米醋,稍煮即可。 用法
治疗感冒时,一定要趁热服,每日1~2次,可连用1~2日。服后即盖上棉被静卧,以微微出汗为佳。出汗后避风寒。 功效
散风寒,益胃气。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恶寒、发热、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症。 注意事项
凡风热感冒,高热烦躁,怕热不怕冷的病人,不宜选用。在煮制方法上,米醋要后放,不宜久煮。(侯天印

何涛)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2924.html

相关推荐

中医辨证施治顽固性肝硬化腹水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是指临床上肝硬化腹水病人经其他方法治疗而腹水难以消退的疾患,属危重症之一。笔者据长时间跟随关幼波名老中医学习的经验和自己的临床探索,认为应在突出...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59

疾病观 中医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和观照

论运气七篇的疾病观疾病,是人体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变化,亦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状态之一。疾病观,是关于疾病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1]。疾病观能够...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2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