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暑热袭人 名同效异 清暑益气

暑热证多在夏秋季发病,“暑”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外感因素,但其本质离不开湿和热,故有“暑多挟湿”之说。暑邪虽属外感六淫之一,但与其他邪气袭人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暑邪直入气分,不形成表证。
暑热袭人,汗出伤津,热不去,湿仍在,津已伤,且气随津脱,这是暑邪伤人的常见病机。病证中湿热是因,气虚和津伤是果。因此,治疗暑热证,当以清热、化湿、益气生津为主。
中医药名方用于防治中暑的方子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清暑益气汤。然而,以“清暑益气汤”命名的方剂历史上有两个:一个出自金元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另一个则出自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二方虽然名字相同,但药物组成不同、功用及主治均不相同。
李氏清暑益气汤由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味而成,主要药物包括黄柏、黄芪、人参、炙甘草、麦冬、白术、橘皮、青皮、苍术、葛根、泽泻、升麻等。
方中黄芪、人参、炙甘草、麦冬益气生津,白术、橘皮、青皮、苍术、葛根、泽泻、升麻除湿健脾,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素虚,又感暑湿之证,症见低热头痛,口渴,小便少而黄,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身重,自汗,大便稀溏,舌苔腻,脉虚等。若脾胃素虚,夏季感受暑湿之邪而病者,当用此方治疗。
王氏清暑益气汤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及西瓜翠衣组成,王孟英用本方治“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取效也”。
长期以来,治疗湿热都以清热燥湿为基本大法,黄连、黄芩等药是当然之选。但是,治疗外感湿温,此法则难于取效,故温病学派多选用清透渗利之品,化湿、利湿与清凉透热相合。
清利之品与苦寒之品的区别是很大的,苦寒之品虽燥,mifang.fuwenhao.com
但寒助湿性,易使湿热变为寒湿,使治疗更为棘手;而使用清利之品,则可通过通利小便等方法使湿有去路,以利助清,使热随湿去或使湿退热孤,故治疗上更适合湿热病邪的特点。
王氏清暑益气汤中西瓜翠衣清暑涤热,生津利尿;西洋参、石斛、麦门冬、甘草、粳米益气养阴生津;黄连、知母、竹叶、荷梗清暑泄热,主治暑热仍盛,气津已伤,症见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等。凡热性病见热邪未退,而正气已伤,身热而兼气津两伤者均可酌情应用。若暑而挟湿,则非其所宜。
中医治病是辨证侯施治,而不是单纯的辨病治疗,常常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情况。
以清暑益气汤为例,李氏长于治脾,主张升发脾气;太阴湿土,得阳始运,李氏立方之义即本于此,故凡暑湿偏盛,脾气虚弱者,宜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健脾燥湿。而王氏则重视津液,治疗偏于养阴生津;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津液既夺,则阳气无根,阴血不生,惟使津液充足而气血自复,而暑热偏盛,胃津耗损者,则宜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养胃生津,此即“同病异治”之理。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2562.html

相关推荐

补虚正气粥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工艺】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953

气虚不能敛汗 是气的防御固摄功能减退

手术后出汗过多,西医认为是手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出汗、怕冷、怕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气虚不摄、阴虚血热、瘀血发热等原因造成。 气虚不能敛汗,是...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272

用公鸡肠饼治多例小儿遗尿均有特效

配方及用法:用公鸡肠一具,剪开洗净焙干,碾碎与250克面粉和成面团,加油盐,烙成小薄饼,一顿或几顿食完。可治小儿遗尿,老人尿频、多尿等症。  百姓验证:新疆伊宁...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361

胃脘冷痛 三法治疗效果明显

中医认为,老人本身就脾胃虚弱,再加上冬季感受外界寒邪,容易出现胃冷痛的症状。用些简单方法就可有效缓解胃脘冷痛。  喝热姜粥 高良姜10克、干姜5克、大米50克。...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472

栀子油塞鼻治鼻衄32例全部有效

配方及用法:生栀子25克,麻油100毫升。先将栀子碾碎,浸入麻油中24小时,用文火加热至油面起烟时止,候温过滤。用时取药棉少许(与鼻孔大小相仿)蘸透栀子油,塞入...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223

痔的治疗 痔的命名 痔的病因病机

浅析《奇效良方》对痔的认识痔为直肠末端黏膜下或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1],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奇效良方》成书于1470年,由明&m...

精品偏方 2025-10-24 0 153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