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什么原因会导致中暑?中医对中暑的认识

高温天气正在卷土重来,许多学校已经开始或者即将开展学生军训,在这种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如果未采取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什么原因会导致中暑?中暑之后怎么处理呢?
中暑的主要病因
环境温度过高
人体能从外界环境获取热量,环境温度过高易导致中暑。
产热增加
重体力劳动、发热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使产热增加。
散热障碍
如湿度大、身体肥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或无风天气等。
汗腺功能障碍
人体主要通过皮肤汗腺散热,系统性硬化病、广泛皮肤瘢痕或先天性无汗症、抗胆碱能药或滥用毒品可抑制出汗。
中暑的典型症状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度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按严重程度依次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的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的中暑。
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热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临床表现为于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热痉挛有时易与热衰竭时过度通气致手足抽搐相混淆,后者常出现手足痉挛和四肢末端及口周麻木。
热衰竭: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临床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中暑后的处理
移至阴凉通风处
立即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平卧休息。
调整室温
病室温度应保持在20℃~25℃。仅有先兆症状或轻症中暑者,应给予口服0.1%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
物理降温
对重症中暑者,应采用放置冰袋或冷水、冰水擦身等物理降温法,以及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监测体温
测量体温,每5~10分钟一次。
热射病早期仅表现为体温偏高,虽然出现意识障碍,但短时间内能保持清醒,严重的致死性损害在后续的几个小时才表现出来。因此,中暑后如果出现严重症状,体温飙升或意识模糊时,应当立即就医。
中医对中暑的认识
中医认为,暑和湿同属外邪,暑热让地气蒸发,多雨潮湿,因此暑邪常与湿邪一起侵袭人体。
此时,邪气可从人的口鼻、肌肤而入,暑湿困脾,气血津液输布障碍,出现身热、困倦、四肢酸痛、口干、口苦、小便黄、胸闷、恶心,痱子、疖肿等皮肤病,如不加以预防,容易伤及脾胃,甚至引起危症。
针对孩子生理病理特点,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制定清暑汤,具有解表清暑利湿的功效,可用于预防夏季户外活动或剧烈运动后中暑。(张涤)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2373.html

相关推荐

益气温阳中成药治疗变应性鼻炎

两组各60例。治疗组肾阳虚轻证用肾气丸(《金匮要略》方,含干地黄、山茱萸、山药、附子、桂枝等);重证用十全大补丸(含上方成分,加鹿茸、五味子。均用10克,每天3...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849

创伤性关节炎的中药熏洗疗法

创伤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本病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2例中,男性38例,女性 24例;年龄30~68岁;病程1~3年。临床表...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467

各类医书上治感冒的用药

每个季节更替时都会出现气候的不稳定性变化,以致于身体机能本来就低下人常常会感冒,在这里中医中药秘方网小编汇总了各类医书上治疗常见感冒的辩证用药,经常容易发生感冒...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042

中药配方颗粒能全面放开吗

日前,一则《中药配方颗粒或将彻底放开!》的网文在圈内广泛流转,文中认为国家即将放开中药配方颗粒备案,中药饮片行业将面临巨大挑战等。如此重大的政策改变,难怪会引起...

养生秘方 2025-10-29 0 109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