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秘方方剂 正文

小青龙汤方证针法应用体会

马汝明 河北青县新兴中心卫生院
笔者随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学习经方以来,受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伤寒论新注》针灸治疗法启发,探索应用六经辨证的针灸对应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疗效,姑名之曰“六经针法”。兹就一则医案谈谈小青龙汤方证的针法应用体会。
病案举例
某男,55岁,2014年12月20日初诊。外感鼻塞咳嗽,经西医治疗后鼻塞已,但仍咳嗽不止。刻诊:咳嗽,痰少色白,口略干,余无异常,平素咽部不适,食生冷硬食则胃脘不适,上腹部按之略不适,舌淡,苔白微腻,脉滑。
六经辨证:外邪里饮、饮郁化热之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证。因患者拒绝服用中药,乃按小青龙汤加石膏汤证施以针法。
取穴:风池、风府、廉泉、天突、膻中、上脘、中脘、足三里、血海、曲池。
治法:足三里、血海补法;中脘平补平泻;上脘先补后泻,重补轻泻;膻中平补平泻;廉泉、天突散刺;风池、风府强刺激;曲池泻法。均不留针。
二诊(2014年12月22日):咳嗽已去大半,多年咽部不适亦明显缓解。按上法用针三次后告愈。
处方分析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方组成为: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从条文可以看出,小青龙汤方证的病机为: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即所谓“外邪里饮”。mifang.fuwenhao.com针灸处方思路分析:
开表发汗 方中麻黄、桂枝能发汗、解肌,对应表不解,选穴风池、风府。
温化寒饮 方中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能温化寒饮,对应心下有水气,且病位在咽喉至心下,选穴廉泉、天突、膻中、上脘、中脘。
调和阴阳,强壮健脾 方中桂枝、芍药、炙甘草可视为一个缩减的桂枝汤,对应太阴里虚寒,选穴足三里、血海、中脘。
泄热 方中生石膏清阳明之热,对应饮郁化热,选穴曲池。
注意事项
首先,用针和用药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要注意进针顺序。一般不能多个穴位同时进针,实证从外向内,虚证从内向外;热证从外而内,寒证从内而外;虚实寒热不确定的情况下,就按照先内后外的原则来处理。比如本例病案,要先针足三里、血海,然后针风池、风府、廉泉、天突、膻中、上脘、中脘,最后针曲池,让病从内向外而解。
其次,药物的剂量各不相同,在针灸应用上则体现在手法的补泻和刺激强度上,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例如本例病案,患者主要病机在于心下有水气,据经方派“外邪里饮证”的治疗案例验证,饮不化则表亦不解,故在解表的同时,须侧重温化寒饮,因而上脘穴的刺激量必须加强,且手法为先补后泻、重补轻泻,使其有利于水气的化解。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0793.html

相关推荐

治足跟痛 中药鞋垫制方

具体方法:取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倍),共捣成粗末,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721

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感咳嗽,常用的止咳中成药也就那么十来种。只要能够做到对证选药,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止嗽丸具有解...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172

我有三个经验方

我今年已79岁了,在这几十年中总结了三个经验方想告诉各位读者。唾液 四十岁以前患胃溃疡, 胃反酸非常严重,药没少吃,钱没少花就是治不好。在某刊物上登载唾液治各种...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3194

药补三告诫 药补常用四法

药补既是一种保健方法,也是一种治病手段,主要适用于出现各种虚弱症状的疾病患者和因身体虚弱而采用食补未能奏效的亚健康人群。药补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症,关键在于因人...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58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