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秘方方剂 正文

柔肝舒筋缓急止痛 芍药甘草加薏米汤

瘛疭、挛急、转筋、小儿摇头风是临床常见症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高齐民教授常运用芍药甘草加薏米汤,或者单用薏米煮粥的方法,治疗上述诸症,每每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随师所记介绍如下。
方药来源:芍药甘草汤,原载于《伤寒论》太阳篇第29条之下,第30条亦论及。原文是:“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仲景指出,阴虚致筋脉挛急之证,当用芍药甘草汤先缓急止痛的治法。高老师认为,但凡各种原因造成的阴之不足,筋脉失养,或发汗所致的阴阳两虚者,均为本方主治所在。
方药:白芍30~60g,炙甘草5~15g,薏米30~60g。水煎服,每日1剂。剂量上,成人要重予芍药、甘草,小儿则酌减剂量。
功用:柔肝舒筋,缓急止痛。
方解:本方由《伤寒论》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来。芍药甘苦,养阴和血,《神农本草经》谓其能“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甘草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以化阴。仲景用其治疗辛热伤营、筋脉失养所致下肢拘急。高老师在原方基础上加薏米一味,其效大增,适应范围更广。
薏米,又名叶珠,味甘微寒,《神农本草经》载其能“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但后世医家多只用其健脾利湿、止带排脓,而忽略其缓解拘挛、培土抑木之功。《倦游录》载其“善治疝气”,高老师亦常用之,但常与大黄附子汤同用。
效验案例
病案一:张某,男,2岁半,1982年7月来诊。家长代诉:患儿近2个多月来,先是肢体肌肉痉挛,渐渐肢体抽搐,在儿童医院检查血钙9mg/dl,结果正常,在某院检查血钙也正常,服多种钙片半月余未见好转,来求高老师一诊。望其体胖身健,苔腻,大便质稀软。师云: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旺风动,湿阻筋脉,故时抽搐。予:白芍10g,炙甘草6g,薏米30g,3副,水煎服;继予薏米30g煮粥,每日服1次。1周后抽搐止,至今未复发。
病案二:连某某,男,6岁,发育尚好,体质较弱,平素经常感冒。每次外感发烧,体温均在38℃左右,伴频繁抽搐,发病便送医院抢救。一日求高老师诊治,先予白芍12g,甘草6g,薏米40g,水煎服,兼用薏米粥2个月,病愈。至今已18岁,未再抽搐。
病案三:李某某,男,5岁。家长代诉:患儿自3岁起常出现不自主摇头,无其他不适。高老师认为,此由外遇风邪客于筋脉,颈部肌肉收缩失调所致。予薏米做粥,每日一两,连服2个月,以观其效。后其父来告:果如师言,患儿摇头已痊愈。(何厚夫)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0625.html

相关推荐

防治痱子 中药内服外洗

痱子又称“汗疹”,多由于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致使汗管扩张、破裂及细菌繁殖而形成。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对预防痱子都有较好效...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24

治足跟痛 中药鞋垫制方

具体方法:取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倍),共捣成粗末,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722

旅途伸展操 保护好肝 男人抗衰老

五一假期又临近了,很多人选择外出旅游,但旅途其实是件疲惫的事,不妨在坐车或休息途中做做以下运动,缓解疲倦。颈部伸展坐姿,双手抱头,两肘内颊夹,稍用力下压使颈部前...

养生秘方 2025-10-26 0 2143

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感咳嗽,常用的止咳中成药也就那么十来种。只要能够做到对证选药,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止嗽丸具有解...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172

药补三告诫 药补常用四法

药补既是一种保健方法,也是一种治病手段,主要适用于出现各种虚弱症状的疾病患者和因身体虚弱而采用食补未能奏效的亚健康人群。药补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症,关键在于因人...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58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