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惊蛰指的是天气回暖 春雷始鸣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惊蛰指的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春回大地,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是气势磅礴的,雷声响动,彻底撕开了春天的面纱。在经历了寒霜的考验与磨砺之后,生命从一片苍茫萧瑟中透发出勃勃生机,那是一种深沉激越的美丽。农谚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也预示着春耕的开始。随着布谷鸟“嘀咕嘀咕”的叫声,农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播种,正所谓“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

  儿时,每到惊蛰,母亲就要做贝母雪梨羹。据母亲说,惊蛰时节,气候乍暖还寒,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为了使我们少生病,健健康康地成长,吃了梨羹,就可以让病痛“离”身体远一点。

  母亲做梨羹时,先将雪梨削皮去核,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冰糖和蜂蜜,搅拌均匀,最后放上几颗川贝母,用文火慢慢地熬煮。母亲拿着长柄勺时不时地搅动几下,防止糖类粘锅使羹变糊。这时候,浓浓的香味儿飘散开来,一缕缕地在我鼻翼间环绕,整个房间充溢着梨羹的清香。

  母亲将熬好的梨羹端出,那浓稠滑腻、色泽光鲜的美羹令人目清眼爽。低眉之间,那浓郁悠远的香味便扑鼻而来,沁人心脾,那种诱惑真的无法形容。母亲做的贝母雪梨羹极好吃,羹热而不烫,用白净的瓷器汤匙舀一勺,慢慢放入口中,酥软的梨羹不用和牙齿接触,就会绵软细腻地滑入喉咙中,川贝的清心苦味也被冰糖蜂蜜所遮掩。慢喝,细品,温情脉脉的,味美至极。全家人就在春日里享用这样的美食了。有这么好的东西吃,惊蛰实在是个想起来就让人觉得温暖的节气。

  惊蛰以它特有的方式和言语,释放着它特有的韵味。春天来了,人们的思维和灵魂从严寒桎梏中重新复苏,世界随之清新奔放。这个时候,我在静静地倾听大地的耳语,沉醉地回味季节的轮替。身体暖了,心情也亮了,所有的世间万物亦会随之热情活跃起来,新的憧憬和收获也就越来越近了…… (四川 张辉祥)


  北宋诗人孔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富于词藻,著作颇丰,在任朝廷集贤校理期间,曾写过两首《药名体》诗。一首曰:“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行当归云矣,已逼白头翁。”另一首为“此地龙舒国,池黄兽血余。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

  这两首诗勾勒出了一幅林泉休闲养生图:住在茅屋里,坐在林荫下,听微风过耳,清爽怡人;看麻麦青黄,心境悠然。诗中嵌入常山、甘草、卷柏、防风、云实、木通、当归、白头翁、地龙、血余、木香、石(钟)乳、瓦松、天麻、杜若(地藕)、腻粉(轻粉)16味中药名,情趣盎然。(韩德承)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995.html

相关推荐

补虚正气粥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工艺】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954

气虚不能敛汗 是气的防御固摄功能减退

手术后出汗过多,西医认为是手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出汗、怕冷、怕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气虚不摄、阴虚血热、瘀血发热等原因造成。 气虚不能敛汗,是...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273

临床上用细辛敷脐治疗梅核气

关于细辛的作用和用量,历来一直有不同的见解。本人在临床上用细辛敷脐治疗梅核气,对其利窍散痰行滞的作用有一定体会。 治疗经过 陈女,60岁,2008年4月1日...

精品偏方 2025-10-24 0 1629

大寒节气推荐药膳:扶阳汤

大寒,这个节气一听就比小寒厉害多了,好歹它是二十四节气里最后压轴出场的。既是压轴的,一出场就是虎虎生威,自带王者风范。你可能要问了,我怎么看不见大寒的王者风范呀...

养生秘方 2025-10-23 0 1754

气功的练功反应

古人对气功的作用留下了许多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中葛洪之说最为“到位”,他在《抱朴子》中将气功的作用归纳为“调不和之气,疗未患之...

养生秘方 2025-10-21 0 221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